| 繁體中文
老年健康时报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透视 >> 内容

诺奖聚焦免疫“刹车”机制!三位科学家破解平衡密码,为老年高发疾病带来新希望

2025-10-20 08:08:03

作者:亚洲抗衰老医学研究院

来源:老年健康时报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字体:
   北京时间10月6日,瑞典卡罗琳医学院宣布,202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美国科学家玛丽·E·布伦科、弗雷德·拉姆斯德尔与日本科学家坂口志文,以表彰他们在“外周免疫耐受机制”领域的开创性发现。这一揭示免疫系统如何避免“误伤自己”的基础研究,正为老年群体高发的癌症与类风湿关节炎等自身免疫疾病,开辟全新治疗路径。

免疫“刹车”失灵?揭秘疾病背后的平衡密码

“人体免疫系统就像纪律严明的军队,既要抵御病毒、癌细胞等‘外敌’,又不能攻击自身组织,而外周免疫耐受就是维持这份平衡的关键‘刹车系统’。”广东省肿瘤性疾病医疗质量控制中心委员蔡延庆主任医师解释道。
诺奖聚焦免疫“刹车”机制!三位科学家破解平衡密码,为老年高发疾病带来新希望
长期以来,科学界认为免疫细胞在胸腺中发育时,会通过“中枢耐受”机制清除可能攻击自身的细胞,这是免疫系统的第一道防线。但坂口志文在1995年的实验中发现,仍有部分“叛逆”免疫细胞会逃过筛选进入全身循环——这正是外周免疫耐受机制的研究起点。他首次识别出一种表面携带CD4和CD25蛋白的特殊细胞,能主动抑制过度免疫反应,将其命名为“调节性T细胞(Treg)”,宛如免疫系统中的“巡逻队”。

2001年,布伦科与拉姆斯德尔在研究罕见遗传性自身免疫病时取得突破:他们发现Foxp3基因突变会导致调节性T细胞功能缺陷,引发肠道、内分泌腺等多器官受损的致命疾病。2003年,坂口志文进一步证实,Foxp3基因是调节性T细胞发育的“主控开关”,缺乏该基因的小鼠会迅速出现全身性自身免疫反应。三位科学家的研究共同构建起完整的外周免疫耐受理论,解释了“为何多数人不会患上严重自身免疫病”。

衔接2018诺奖成果,双“刹车”机制赋能临床

这并非免疫领域首次摘得诺奖。2018年,詹姆斯·艾利森与本庶佑因发现“免疫检查点疗法”获奖,该疗法通过解除癌细胞对免疫细胞的抑制,让免疫系统重新攻击肿瘤。而此次获奖的外周免疫耐受机制,与免疫检查点疗法构成了免疫调节的“双刹车系统”。
诺奖聚焦免疫“刹车”机制!三位科学家破解平衡密码,为老年高发疾病带来新希望
“2018年诺奖的‘刹车’是细胞表面的信号通路,此次发现的调节性T细胞则是‘移动刹车装置’。”免疫学专家徐晓龑主任形象比喻道。这两种机制的研究正形成协同效应:在癌症治疗中,肿瘤会“策反”调节性T细胞形成保护罩,现有研究已尝试通过抑制局部调节性T细胞活性,配合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让免疫细胞更精准地追杀癌细胞;而在类风湿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老年高发自身免疫病中,患者体内调节性T细胞往往“能力不足”,医生可通过低剂量白细胞介素-2疗法为其“加油”,平息过度免疫反应。

离临床还有多远?老年患者可关注三大方向

对于老年群体最关心的“这些研究何时能用”的问题,专家表示相关疗法已进入临床试验阶段,三大应用方向值得关注:

1、自身免疫病治疗:针对传统治疗无效的难治性患者,调节性T细胞增强疗法已展现潜力,国内北大人民医院等团队早开展相关研究,但需严格遵医嘱使用。

2、器官移植防护:通过上调调节性T细胞活性,可减少移植后排斥反应,未来有望降低免疫抑制剂的使用剂量,减少老年人用药副作用。

3、癌症联合治疗:靶向调节性T细胞的药物正与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联合测试,旨在破解部分患者对现有免疫治疗无应答的难题。

不过徐晓龑也提醒,目前成熟应用的疗法仍有限,精准培育治疗用细胞等技术还在攻关中,老年患者切勿轻信非正规渠道的“新疗法”宣传。

诺奖背后:30年坚守验证科学价值

值得一提的是,这一成果堪称“迟到30年的认可”。上世纪70年代曾有“抑制性T细胞”假说,但因实验证据不足被学界抛弃。坂口志文逆流而上,用十余年实验证实调节性T细胞存在,又经布伦科、拉姆斯德尔的分子层面验证,才让这一概念重新被接受。
诺奖聚焦免疫“刹车”机制!三位科学家破解平衡密码,为老年高发疾病带来新希望
诺贝尔委员会主席欧莱·卡珀评价:“他们的发现不仅改变了我们对免疫系统的理解,更让‘调控免疫平衡’从理论走向治疗可能。”对于老年群体而言,这场跨越三十年的科学突破,正悄悄为晚年健康筑起更坚固的免疫防线。

供            稿:亚洲抗衰老医学研究院
编            辑:云   舒
责 任 编  辑:秋    实

相关文章
相关评论
发表我的评论
  • 大名:
  • 内容: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