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世界关节炎日:关节健康需从日常守护
10 月 12 日是世界关节炎日。在老龄化进程加速的当下,关节炎已成为影响众多老年人生活质量的常见疾病。记者近日走访发现,虽然公众对关节炎的知晓度有所提高,但在日常生活中的预防和应对措施仍存在诸多不足。

关节炎发病情况不容小觑
据相关数据显示,我国关节炎患者人数众多,且随着年龄增长,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其中,骨关节炎在老年人中尤为常见,65 岁以上人群患病率高达 50%以上,75 岁以上人群患病率更是超过 80%。类风湿关节炎虽发病率相对较低,但致残率高,严重影响患者的工作和生活能力。
在走访医院骨科和风湿免疫科时,记者看到前来就诊的患者络绎不绝。一位正在排队等待看病的张大爷告诉记者,他患关节炎已经好几年了,天气变化时,膝关节就疼得厉害,走路都成问题。“以前觉得年纪大了,关节疼点是正常的,没想到这是病,现在后悔没有早点重视。”张大爷感慨道。

不良生活习惯成关节“隐形杀手”
医生表示,除了年龄、遗传等不可控因素外,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不良习惯是导致关节炎发病的重要诱因。
运动不当是常见问题之一。很多老年人为了锻炼身体,过度进行爬楼梯、爬山等运动,对膝关节造成了较大损伤。某医院骨科李医生介绍,人体的膝关节在爬楼梯时承受的压力是平时的数倍,长期过度运动容易导致关节软骨磨损,引发骨关节炎。此外,一些老年人热衷于跳广场舞,但如果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重复相同动作,且运动前没有充分热身,也会增加关节受伤的风险。
体重超标也是关节健康的大敌。如今,超重和肥胖的老年人越来越多,过多的体重会给关节带来额外负担,尤其是膝关节、髋关节等承重关节。脂肪组织还会分泌一些炎症因子,进一步加重关节的炎症反应。
长期受寒受潮也容易诱发关节炎。不少老年人不注意关节保暖,在寒冷天气依然穿着单薄,或者居住环境潮湿,这都为关节炎的发生埋下了隐患。

日常防护是关键
面对关节炎的威胁,专家强调,从日常生活做起进行预防和护理至关重要。
要保持适度、科学的运动。老年人可以选择一些对关节损伤较小的运动方式,如散步、太极拳、游泳等。运动前一定要做好热身活动,运动过程中注意控制强度和时间,避免过度疲劳。同时,定期进行关节功能锻炼,如膝关节的屈伸练习等,有助于增强关节周围肌肉的力量,稳定关节。
合理控制体重。老年人应注意饮食均衡,减少高热量、高脂肪食物的摄入,多吃蔬菜水果,保持健康的体重。这不仅有助于减轻关节负担,还能降低其他慢性疾病的发生风险。
做好关节保暖工作。根据天气变化及时增添衣物,尤其是在寒冷潮湿的季节,要注意关节部位的保暖,可以佩戴护膝、护腕等。居住环境要保持干燥、温暖,避免长时间处于阴冷潮湿的地方。
老年人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正确的姿势和动作。比如,上下楼梯时尽量一步一步缓慢进行,避免频繁蹲起;搬重物时要注意姿势,避免直接弯腰用力,应先蹲下,将物体靠近身体后再起身搬运。
世界关节炎日的设立,旨在提醒人们关注关节健康。对于老年人来说,日常的点滴呵护是预防和应对关节炎的重要防线。只有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才能让关节“轻松”陪伴我们更长久,享受健康美好的晚年生活。
主 编:卢 岗
编 辑:云 舒
责 任 编 辑:秋 实
编 辑:云 舒
责 任 编 辑:秋 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