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繁體中文
老年健康时报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健康科普 >> 内容

掌控高血压:饮食与药物双管齐下的秘诀

2025-05-08 11:38:42

作者:刘力升

来源:老年健康时报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字体:
掌控高血压:饮食与药物双管齐下的秘诀
高血压作为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严重威胁着人们的健康。长期处于高血压状态,会增加心脏、大脑、肾脏和眼睛等重要器官受损的风险,引发诸如冠心病、脑卒中和肾功能衰竭等严重并发症。因此,有效稳定血压对于高血压患者至关重要。在控制血压的过程中,饮食调整和合理用药是两个关键方面,本文将详细探讨这两方面的注意事项。

高血压概述
高血压是指以体循环动脉血压(收缩压和/或舒张压)增高为主要特征(收缩压≥140毫米汞柱,舒张压≥90毫米汞柱),可伴有心、脑、肾等器官的功能或器质性损害的临床综合征。高血压分为原发性高血压和继发性高血压,约 90% - 95%的患者为原发性高血压,其病因尚不明确,与遗传、环境、生活方式等多种因素有关;继发性高血压则是由某些确定的疾病或病因引起的血压升高,如肾脏疾病、内分泌疾病等。
掌控高血压:饮食与药物双管齐下的秘诀
饮食注意事项
控制钠摄入
钠摄入过多是导致血压升高的重要因素之一。过量的钠会使体内的水分潴留,增加血容量,从而升高血压。因此,高血压患者应严格控制钠的摄入。世界卫生组织建议,成年人每天的钠摄入量应不超过 2 克(相当于 5 克食盐)。在日常生活中,要减少高盐食物的摄入,如咸鱼、腌肉、咸菜、酱类等。同时,注意加工食品中的隐形盐,很多加工食品如方便面、火腿肠、罐头食品等都含有较高的盐分。在烹饪过程中,也应少用盐和酱油,可尝试使用一些天然调味料,如柠檬汁、醋、香草等来增添食物的风味。

增加钾摄入
钾具有促进钠排出的作用,有助于降低血压。富含钾的食物有很多,如香蕉、土豆、菠菜、西兰花、豆类等。高血压患者可适当增加这些食物在饮食中的比例。例如,每天吃 1 - 2 根香蕉,既能补充钾,又能提供一定的能量;午餐或晚餐可搭配一份清炒菠菜或土豆泥。
掌控高血压:饮食与药物双管齐下的秘诀
 控制脂肪摄入
高脂肪饮食会导致血脂升高,增加动脉粥样硬化的风险,进而影响血压的控制。高血压患者应选择低脂肪的食物,减少饱和脂肪酸和反式脂肪酸的摄入。饱和脂肪酸主要存在于动物油脂、肥肉、奶油等食物中;反式脂肪酸常见于油炸食品、人造奶油、烘焙食品等。建议多食用富含不饱和脂肪酸的食物,如橄榄油、鱼油、坚果等。不饱和脂肪酸有助于降低胆固醇水平,改善血管内皮功能,对血压控制有益。

适量摄入蛋白质
蛋白质是身体必需的营养物质,但过量摄入蛋白质可能会增加肾脏负担。高血压患者应保证适量的蛋白质摄入,选择优质蛋白质来源,如瘦肉、鱼类、禽类、豆类、蛋类和奶制品等。一般来说,每天每千克体重摄入 1 - 1.2 克蛋白质较为合适。例如,一个体重 60 千克的患者,每天蛋白质摄入量应在 60 - 72 克左右。

多吃蔬菜水果
蔬菜水果富含维生素、矿物质和膳食纤维,对血压控制有积极作用。维生素 C、维生素 E 和类黄酮等抗氧化物质能够减轻血管炎症,保护血管内皮细胞;膳食纤维有助于降低胆固醇吸收,促进肠道蠕动,减少便秘的发生。建议高血压患者每天摄入足够的蔬菜和水果,蔬菜摄入量不少于 500 克,水果摄入量约 200 - 300 克。可以选择各种颜色的蔬菜水果,如红色的西红柿、绿色的黄瓜、紫色的葡萄等,以保证摄入多种营养成分。
掌控高血压:饮食与药物双管齐下的秘诀
 控制饮酒
过量饮酒会导致血压升高,尤其是收缩压。高血压患者应尽量减少饮酒量或戒酒。男性饮酒的酒精量应不超过 25 克/天(相当于 1 两 50 度左右的白酒),女性减半。饮酒还会影响降压药物的疗效,增加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风险。因此,为了更好地控制血压,高血压患者最好不饮酒。

 规律饮食
保持规律的饮食习惯对于稳定血压也非常重要。定时定量进食,避免暴饮暴食,有助于维持血糖和血压的稳定。同时,尽量避免睡前大量进食,以免加重肠胃负担,影响睡眠质量,进而对血压产生不良影响。

 药物注意事项
 遵循医嘱服药
高血压患者必须严格按照医生的嘱咐按时、按量服药。随意增减药量、漏服或停药都可能导致血压波动,影响治疗效果,增加并发症的发生风险。患者应了解所服用药物的名称、剂量、用法和服药时间等信息,如有疑问及时向医生或药师咨询。例如,有些降压药物需要在早晨起床后立即服用,以控制清晨血压高峰;而有些药物则需要根据血压波动情况在特定时间服用。

 了解药物副作用
所有药物都可能有一定的副作用,降压药物也不例外。患者在服药前应了解所服用药物可能出现的副作用,以便在出现不适症状时能够及时发现并告知医生。常见的降压药物副作用包括:利尿剂可能导致低钾血症、血糖和尿酸升高;β受体阻滞剂可能引起心动过缓、乏力、支气管痉挛等;钙通道阻滞剂可能出现面部潮红、脚踝水肿、牙龈增生等;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可能引起干咳、低血压、肾功能损害等;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相对副作用较少,但也可能有低血压、肾功能损害等。如果出现严重的副作用,医生可能会调整药物治疗方案。

避免自行换药或联合用药
有些患者在服用降压药物一段时间后,发现血压控制不理想,可能会自行更换药物或联合使用其他药物。这种做法是非常危险的,因为不同的降压药物作用机制不同,联合使用不当可能会导致严重的不良反应。如果血压控制不佳,应及时就医,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如血压水平、并发症情况、药物耐受性等,调整治疗方案,选择更合适的药物或联合用药方式。

注意药物相互作用
高血压患者可能同时患有其他疾病,需要服用多种药物。在这种情况下,要特别注意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有些药物与降压药物同时使用可能会影响降压效果或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风险。例如,非甾体类抗炎药(如布洛芬、阿司匹林等)可能会减弱降压药物的作用;某些抗心律失常药物与降压药物合用可能会导致心动过缓或低血压。因此,在就诊时,患者应告知医生自己正在服用的所有药物,包括处方药、非处方药、保健品等,以便医生评估药物相互作用的风险。

监测血压和肾功能
在服用降压药物期间,患者应定期监测血压,了解血压控制情况。一般建议每天早晚各测量一次血压,并记录下来,以便复诊时提供给医生参考。同时,长期服用降压药物可能会对肾功能产生一定影响,因此患者还应定期检查肾功能,包括血肌酐、尿素氮、尿常规等指标。如果发现血压波动较大或肾功能异常,应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特殊人群用药注意事项
1. 老年人:老年人的身体机能下降,肝肾功能相对较弱,对药物的耐受性也较差。在选择降压药物时,应选择作用温和、副作用较小的药物,并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增加剂量。同时,老年人容易出现体位性低血压,在服药后起身时应缓慢,避免突然改变体位导致摔倒。
2. 孕妇:孕妇患有高血压时,用药需要特别谨慎,因为一些降压药物可能会对胎儿产生不良影响。常用的安全降压药物有甲基多巴、拉贝洛尔等。孕妇应在医生的密切监护下使用降压药物,并定期进行产检,确保胎儿的健康发育。
3. 糖尿病患者:糖尿病患者常合并高血压,在选择降压药物时,应优先考虑对血糖代谢无不良影响或有一定保护作用的药物,如 ACEI 或 ARB。这些药物不仅可以降低血压,还能减少糖尿病肾病的发生风险。同时,糖尿病患者在服用降压药物期间要注意监测血糖,避免低血糖的发生。

稳定血压对于高血压患者的健康至关重要,而合理的饮食和正确的药物治疗是控制血压的关键。通过调整饮食结构,减少钠摄入、增加钾摄入、控制脂肪和饮酒量等,可以从生活方式上对血压进行有效干预。在药物治疗方面,患者必须遵循医嘱,按时服药,了解药物副作用,避免自行换药或联合用药,注意药物相互作用,并定期监测血压和肾功能。同时,不同特殊人群在用药时也需要根据自身情况注意相应的事项。通过饮食和药物的综合管理,高血压患者可以更好地控制血压,降低并发症的发生风险,提高生活质量,延长寿命。希望广大高血压患者能够重视饮食和药物的注意事项,积极配合治疗,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与高血压进行长期的有效斗争。  

责任编辑:春晖

相关文章
相关评论
发表我的评论
  • 大名:
  • 内容: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