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繁體中文
老年健康时报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透视 >> 内容

新闻热点:健康法强化非药物治疗地位 构建多元健康保障体系

2025-08-13 09:17:36

作者:记者 泽锋

来源:老年健康时报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字体:
《中华人民共和国基本医疗卫生与健康促进法》的正式实施,作为我国卫生健康领域首部基础性、综合性法律,不仅为保障公民基本医疗卫生服务、提高全民健康水平筑牢了法律基石,更以“保基本、强基层、促健康”为核心,构建起多元立体的健康保障体系,其中对非药物治疗的重视与规范,成为推动健康中国建设的重要亮点。
新闻热点:健康法强化非药物治疗地位 构建多元健康保障体系
在“保基本”层面,法律明确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由国家免费提供,并不断丰富服务内容,将妇幼健康服务、残疾人康复、公共场所急救设备配备等纳入保障范围,让民众在疾病预防、基础医疗等方面获得更坚实的支持。而“强基层”则聚焦医疗资源均衡配置,强调以基层为重点,通过多种措施优先扶持县级以下医疗卫生机构发展,建立县乡村上下贯通的医疗卫生人员职业发展机制,着力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让民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医疗资源。

健康促进作为法律的核心理念之一,不仅明确公民是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更推动全社会共同参与健康维护。各级人民政府需完善健康促进工作体系,推进全民健身;学校按规定开设体育与健康课程,组织学生开展健康活动;国家鼓励单位体育场地设施向公众开放,从多维度营造重视健康的社会氛围。
新闻热点:健康法强化非药物治疗地位 构建多元健康保障体系
值得关注的是,法律对非药物治疗的强化,成为健康促进体系中的重要支撑。在“健康促进”章节中,明确国家鼓励和支持针灸、推拿、太极拳、瑜伽、心理疏导等传统与现代非药物干预手段,在疾病预防、保健和康复中发挥作用。例如,针对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鼓励医疗机构在药物治疗基础上,提供运动指导、膳食调理等非药物干预;对亚健康人群,支持基层机构开展中医体质辨识、心理减压等服务,让健康维护方式更加多元。

为保障非药物治疗的规范发展,法律要求相关服务需由具备资质的专业人员或机构提供,明确行业规范和操作标准。同时,国家将加强非药物治疗人才培养,在医学院校增设相关课程,支持基层医务人员参加专业培训,并建立效果评估机制,推广经过验证的适宜技术,如将太极拳、八段锦等传统健身方式纳入社区健康促进项目,由专业人员指导居民科学练习。
新闻热点:健康法强化非药物治疗地位 构建多元健康保障体系
多位业内专家对此表示,健康法的实施是我国医疗卫生领域的重要里程碑,推动医疗卫生服务从“以治病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转变。中国中医科学院专家特别指出,非药物治疗在预防疾病、减少药物依赖、降低医疗成本等方面优势显著,尤其契合我国老龄化社会的健康需求。

目前,各地正积极落实法律规定:北京市优化医疗资源配置,加强基层机构建设与健康促进;上海市着力培养精神卫生、康复护理等紧缺人才;浙江省将中医非药物疗法纳入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包,居民可免费享受针灸、艾灸等服务;广东省在社区健康服务中心设立“非药物治疗工作室”,提供个性化干预方案。

随着《基本医疗卫生与健康促进法》的深入实施,基本医疗保障、基层服务能力提升与非药物治疗等多元手段将协同发力,共同构建起全方位、全周期的健康保障网络,为民众健康福祉提供更坚实的支撑,助力健康中国目标稳步实现。

责任编辑:秋实

相关文章
相关评论
发表我的评论
  • 大名:
  • 内容: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