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繁體中文
老年健康时报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透视 >> 内容

认识“营养”与“营养素”:读懂身体的“能量密码”

2025-09-02 06:32:23

作者:记者 夏语

来源:老年健康时报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字体:
  提到“吃”,我们总绕不开“营养”二字,但很多人未必清楚“营养”和“营养素”的具体含义——前者是身体对食物的“利用过程”,后者是支撑这个过程的“物质基础”,二者相辅相成,共同决定着我们的健康状态。

一、什么是“营养”?不只是“吃好”这么简单

“营养”并非单指“吃得丰富”,而是指人体从食物中获取、消化、吸收和利用有益物质,以维持生命活动、生长发育和修复组织的全过程。简单说,它是食物与身体“互动”的结果:
认识“营养”与“营养素”:读懂身体的“能量密码”
当我们吃了一碗米饭,身体把米饭中的碳水化合物分解成葡萄糖,转化为走路、思考的能量——这是营养的“供能作用”;

喝了一杯牛奶,其中的蛋白质被拆解成氨基酸,用来修复受损的肌肉细胞——这是营养的“修复作用”;

吃了一把菠菜,里面的维生素C和铁帮助免疫系统运作、预防贫血——这是营养的“调节作用”。

如果营养不足或失衡,身体就会“报警”:比如乏力(能量不够)、免疫力下降(调节不足)、伤口难愈合(修复乏力),长期还可能引发慢性病。

二、什么是“营养素”?身体的“必需燃料”

“营养素”是指食物中能被人体吸收利用的、对维持生命不可或缺的化学物质,是实现“营养”的前提。根据人体需求的多少,可分为两大类:
认识“营养”与“营养素”:读懂身体的“能量密码”
1. 宏量营养素:身体的“主力能量源”

需要大量摄入,主要负责供能和构建身体,包括3类:

碳水化合物:“能量主力”,来自米饭、面条、薯类、水果,为大脑和肌肉提供主要动力;

蛋白质:“身体建筑师”,来自肉、蛋、奶、豆类,是构成细胞、激素、酶的核心成分,比如皮肤、头发、心脏的主要成分都是蛋白质;

脂肪:“能量储备库”,来自坚果、植物油、肉类,不仅能供能(1克脂肪=2倍碳水能量),还能保护器官、帮助脂溶性维生素(A/D/E/K)吸收。

2. 微量营养素:身体的“精密调节器”

需要少量摄入,但作用关键,主要负责调节生理功能,包括2类:

维生素:“代谢催化剂”,比如维生素C(抗坏血酸)来自新鲜蔬果,帮助抗氧化;维生素D来自晒太阳和蛋黄,促进钙吸收;缺乏会引发特定问题(如缺维生素A会干眼);

矿物质:“生理稳定剂”,比如钙(强骨骼)、铁(补气血)、钾(稳血压),来自牛奶、瘦肉、绿叶菜、坚果,参与神经传递、体液平衡等核心过程。

此外,还有两类特殊但必需的营养素:

水:虽不算“化学物质”,却是所有营养素的“运输载体”,没有水,其他营养素无法吸收,代谢废物也无法排出;

膳食纤维:来自全谷物、豆类、蔬菜,不能被消化供能,但能促进肠道蠕动、稳定血糖,被称为“肠道清道夫”。

三、营养与营养素的关系:“燃料”与“燃烧过程”

简单说:营养素是“燃料”,营养是“燃料燃烧、产生动力的过程”——没有燃料(营养素),过程(营养)无法启动;有了燃料,但燃料种类不全(比如只吃碳水、不吃蛋白质),过程也会“低效”,导致身体“空转”。
认识“营养”与“营养素”:读懂身体的“能量密码”
比如一个人每天只吃馒头(只有碳水),虽然能暂时供能,但缺乏蛋白质会导致肌肉流失,缺乏维生素会导致免疫力差——这就是“有营养素,但营养失衡”。

四、如何让“营养”和“营养素”为健康服务?

核心只有一个:均衡摄入各类营养素,让身体获得全面的“燃料”。记住3个简单原则:

1.食物多样化:每天吃够12种食物,每周25种,比如早餐加个鸡蛋(蛋白质)、午餐配份青菜(维生素)、晚餐加把坚果(脂肪+矿物质);

2.不偏食“极端”:别因“减肥”不吃碳水,也别因“补营养”只吃肉类,宏量和微量营养素缺一不可;

3.优先天然食物:营养素最好的来源是天然食材(如新鲜蔬果、全谷物),而非单一补充剂——比如吃一个苹果,能同时获取碳水、维生素、膳食纤维,这是任何药片都替代不了的“协同作用”。

“营养”是身体对食物的“利用艺术”,“营养素”是这场艺术的“原材料”。读懂二者的关系,才能真正学会“好好吃饭”,让身体始终处于“能量充足、调节有序”的健康状态。
责任编辑:秋实

相关文章
相关评论
发表我的评论
  • 大名:
  • 内容: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