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繁體中文
老年健康时报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透视 >> 内容

整治见成效:保健食品从混乱到规范,健康消费见证行业蜕变

2025-09-02 06:27:40

作者:记者 乔伊思

来源:老年健康时报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字体:
自2020年启动的全国保健食品行业专项清理整治行动已走过五年历程,这场由市场监管总局等七部门联合推动的“健康保卫战”,彻底扭转了行业乱象丛生的局面。通过全链条监管、精准打击违法犯罪、强化科普教育等组合拳,保健品市场从“坑老骗老重灾区”蜕变为规范有序的健康消费新场景,为老年群体筑起安全屏障。
整治见成效:保健食品从混乱到规范,健康消费见证行业蜕变
一、乱象根源:非法添加与虚假营销的双重毒瘤

整治前的保健品市场堪称“灰色地带”。部分企业为追求暴利,在产品中非法添加药物成分,如某品牌宣称“降糖”的保健品被检出格列本脲等西药成分,长期服用可能引发低血糖休克。更隐蔽的是虚假宣传套路:不法分子通过私域直播、健康讲座等形式,冒充“专家”宣称普通食品具有“抗癌”“治疗三高”等功效,甚至以“亲情营销”骗取老年人信任。例如江苏南通某企业以“灵芝孢子粉抑制肿瘤”为幌子,一盒售价500元,实则为普通保健食品。

二、雷霆整治:七部门联动打出组合拳

针对行业顽疾,七部门采取“集中行动+长效治理”策略:
整治见成效:保健食品从混乱到规范,健康消费见证行业蜕变
1.铁拳执法:2020年以来,全国查办案件3.1万件,罚款5.4亿元,侦办刑事案件1.2万件,涉案金额超10亿元的湖北宜昌“特效保健酒”案等重大案件被曝光。2025年专项行动中,“你拍我查”机制鼓励消费者拍摄证据,仅上半年就查处虚假宣传案件6304件,罚没2.6亿元。

2.标准升级:新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保健食品良好生产规范》即将发布,对原料菌株鉴定、生产环境监测等提出更高要求,例如非纯化发酵原料需提供遗传稳定性证明,生产环境需达到制药级洁净标准。

3.科技赋能:建立保健食品注册备案双轨制,发布95种原料目录,实现“科学评估—分类管理”。市场抽检数据显示,2020-2025年不合格率连续五年低于0.6%,生产企业自查整改率达100%。

三、行业蜕变:从野蛮生长到高质量发展

整治推动行业发生根本性变革:

企业合规化:头部企业如康宝莱建立“种子到餐桌”全链条质量管理体系,生产环境达10万级洁净标准,研发投入年均增长15%。2024年,全国保健食品生产企业数量减少23%,但规模以上企业产值增长40%,行业集中度显著提升。
整治见成效:保健食品从混乱到规范,健康消费见证行业蜕变
消费理性化:“小蓝帽”标识认知度从整治前的不足30%提升至78%,老年人通过药店、医院等正规渠道购买保健品的比例从27%增至62%。中消协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涉老保健品投诉同比下降45%,其中70%通过12315平台快速解决。

四、未来挑战:科技监管与消费教育并重

尽管成效显著,行业仍面临新挑战。私域直播、跨境代购等新型营销模式暗流涌动,如部分老年人通过赴日旅游购买高价“NMN”保健品,实际价格是本土市场的6倍。对此,专家建议:

1.强化数字监管:利用AI识别直播间违禁词,建立跨境产品溯源系统,对“海淘”保健品实施成分抽检。

2.深化消费教育:通过社区科普、家庭医生等渠道,普及“保健食品非药物”理念。鞍山市等试点地区已开展“五进”宣传,发放防骗手册3202份,覆盖老年群体超10万人次。

3.完善法律保障:推动《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增设老年人特殊条款,探索“冷静期”制度,对恶意营销者实施行业禁入。

五、国际镜鉴:欧盟、日本的经验启示

发达国家的监管实践提供了参考:

欧盟:建立欧洲食品安全局(EFSA),对功能声称实施科学验证,标签需标注过敏原及成分溯源信息。

日本:将特定保健食品纳入《健康促进法》管理,审批需经厚生劳动省严格评估,企业违规将面临最高10年监禁。

德国:执行欧盟法规基础上,叠加《食品与饲料法典》,重金属残留标准比欧盟严格30%-50%,倒逼企业采用医疗级生产工艺。

五年整治不仅净化了市场,更重塑了行业生态。如今,老年人在药店可清晰辨别“小蓝帽”标识,通过正规渠道购买合规产品,健康消费从“盲目跟风”转向“科学理性”。这场攻坚战证明:只有将监管利剑高悬、科技赋能贯穿、消费教育到位,才能让保健品真正成为守护健康的“营养卫士”,而非伤害老年人的“甜蜜陷阱”。
责任编辑:秋实

相关文章
相关评论
发表我的评论
  • 大名:
  • 内容: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