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繁體中文
老年健康时报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跟我学中医 >> 内容

跟我学中医之十一:陈四清从“多病合治”辨治乙肝合并脂肪肝医案

2025-09-06 08:17:50

作者:陈四清 主任中医师 中医博士

来源:老年健康时报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字体:

跟我学中医之十一:陈四清从“多病合治”辨治乙肝合并脂肪肝医案

《跟我挖中医》之十一:

陈四清从“多病合治”辨治乙肝合并脂肪肝医案1则
         王旭晢 程漫玉 陈四清
(江苏省中医院,江苏南京 210029)

[关键词] 中医药治疗;陈四清;医案;乙肝;HBV-DNA

多病合治是中医特色和优点之一,也就是针对患病的人,运用中医整体观、辨证论治和三因制宜、急则治标,缓则治本等思维原则,采用一则处方进行全面调治。

中国是世界上HBV感染负担最重的国家之一,中国HBV相关肝病的死亡率占全球HBV感染死亡率的30%,中国城市人群脂肪肝发生率高达25%以上。陈四清老师(下称陈师)跟随国医大师周仲瑛临证学习17年,深得真传,擅长运用中医药辨治慢性肝病、腹泻、青春痘、神经性皮炎等疑难杂症。笔者有幸随诊学习,获益良多,下将介绍一则陈师辨治乙肝合并脂肪肝医案,以飨诸君。

1 、病历摘要


张某,男,44岁,2024年11月26日初诊。
患者乙肝小三阳10余年,舅舅乙肝肝癌,既往肝功能正常,近查肝功能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55.5U/L,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77.5U/L,白蛋白(A)48g/L,球蛋白(G)30.5g/L,Y-谷氨酰基转移酶(GGT)28.9U/L,总胆红素(TB)44.9umoL/L,直接胆红素(DB)2.9umoL/L,总胆固醇(TC)2.85mmol/L,甘油三酯(TG)1.31mmol/L。B超提示:脂肪肝,脾大,HBV-DNA 704 IU/L(参考值<704 IU/L)。近1周来纳谷不香,胃胀,肠鸣,大便不实,舌质暗红苔淡黄腻,脉小弦。体重93kg,身高178cm。
西医诊断: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脂肪性肝炎。
中医诊断:胁痛,证属肝郁脾虚,湿热不尽。
处方:
醋柴胡6g,炒白芍10g,炒白术15g,太子参15g,茯苓15g,金钱草45g,郁金15g,垂盆草45g,地耳草30g,鸡骨草30g,生海螵蛸30g,陈皮6g,焦六神曲15g,姜厚朴5g,黄连5g,紫苏梗15g,泽兰30g。14剂,每日一剂,水煎,早晚分服。
二诊(2024年12月17日):服药后复查:ALT31.1U/L,AST39.2U/L,AKP29.3U/L,GGT8.1U/L,TB40.1mmol/L,DB5.2mmol/L,A47.4g/L,G31.6g/L,HBV-DNA(超敏)182IU/L,B超示:脂肪肝。体重下降1kg,仍纳谷不香,胃不知饥,胃不胀,肠鸣明显,大便日行1次,舌质暗红苔薄黄,脉小弦。原方去炒白术、海螵蛸、紫苏梗,垂盆草改60g,加炒苍术6g、鸡血藤30g,益母草30g,肉桂5g,生蒲黄10g,防风炭6g,焦山楂10g,14剂续服。
跟我学中医之十一:陈四清从“多病合治”辨治乙肝合并脂肪肝医案
三诊(2025年1月20日):服药后复查:ALT23U/L,AS,29.2U/L,AKP22.4,GGT8.1U/L,TB37.6mmol/L,DB4.3mmol/L,A47.9g/L,G31.7g/L。体重下降至86kg,纳谷不香好转,时有肠鸣,大便日行1次,舌质淡苔淡黄腻,脉细小弦。12月17日方改炒白芍为炒赤芍6g,太子参改为生黄芪5g,减垂盆草为45g,地耳草15g,鸡骨草15g,加羌活6g,土茯苓30g,龙胆草6g,忍冬藤30g,28剂续服。
四诊(2025年2月25日):ALT18.4U/L,AST16.6U/L,AKP64.5U/L,GGT9.9U/L,TB16.6mmol/L,DB2.8mmol/L,A40.9g/L,G26.9g/L,HBV-DNA(超敏)<100IU/L。稍有肠鸣,舌质红苔淡黄腻多裂纹,脉细。1月20日方改垂盆草15g、肉桂4g,去炒赤芍、羌活,加乌梅炭10g、防风炭6g,28剂,续服。

2 、讨论


慢性乙型肝炎是由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引起的,该病毒属于嗜肝性双连线状DNA病毒,肝脏组织在受到HBV感染后会出现炎性病变,肝细胞肿胀、变性及坏死。目前,临床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主要方案为抗病毒治疗,其能够干预乙肝病毒复制过程,在延缓肝细胞炎症及肝纤维化、减少肝功能失代偿等方面的作用均较为显著。但干扰素的总体疗效仅为30%~40%,核苷类抗病毒药物又存在只能抑制病毒复制而不能彻底清除病毒、长期用药病毒易发生变异等弊端。
乙型肝炎是乙肝病毒(HBV)经母婴传播,医源性,传播性接触,传播日常生活,接触传播吸虫昆虫传播等途径感染而发病的。临床上以食欲减退、恶心、上腹部不适、肝区痛、乏力为主要表现。部分患者可有黄疸发热和肝大伴有肝功能损害。有些患者可慢性化,甚至发展成肝硬化,少数可发展为肝癌。
跟我学中医之十一:陈四清从“多病合治”辨治乙肝合并脂肪肝医案
HBV-DNA称为乙肝病毒脱氧核糖核酸。核酸是病毒的核心部分,没有核酸,病毒就不能复制。检测HBV-DNA是判断乙肝病毒有无复制的“金指标”。现代医学,对于病毒复制活跃的患者,一般采用长期服用抗病毒药物的方法进行治疗。
疫毒感染是导致乙型肝炎发病的主要致病因素,治疗乙肝也应向中医治疗其他传染病一样,“因邪而发热,但能治其邪,不治其热,而热自去”(《温疫论》),重视对乙肝病毒的清除。陈师认为,将乙型肝炎的发病原因界定为疫毒之邪,既与现代医学认为乙型肝炎的发病原因是感染乙肝病毒相一致,更重要的是为运用清热解毒祛邪药物治疗乙型肝炎提供了理论依据,有利于提高中医治疗乙肝的疗效。
本案患者慢乙肝多年,近期因胃胀、肠鸣等不适查肝功能,提示转氨酶轻度升高,胆红素升高,以间接胆红素为主,HBV-DNA>500,乙肝病毒处于活跃状态,且B超提示:脾大和脂肪肝。陈师结合本案患者症状、辅助检查,认为患者病机属肝郁脾虚为本,兼有湿热内蕴。病位在肝胆、脾胃为主,涉及肠。长期肝病久郁,疏泄失常,横逆犯脾,耗伤脾气,脾失健运,水谷不化,清浊不分,下注大肠致大便不实、肠鸣不断;舌质暗红苔淡黄腻为湿热不尽之象。治以疏肝健脾、清热利湿、凉血解毒,方选其验方“肝郁脾虚方”加减。
药用醋柴胡、炒白芍、郁金疏肝、柔肝并举;麸炒白术、茯苓、太子参、陈皮补脾益气,恢复运化;金钱草、垂盆草清热利湿解毒;泽兰、益母草活血利水;地耳草、鸡骨草清热利湿、疏肝利胆;黄连、姜厚朴合连朴饮之意,搭配生海螵蛸、紫苏梗制酸护膜,行气和胃。
服药4个疗程,在未使用西药抗病毒药的情况下,患者HBV-DNA<100IU/L,肝功能恢复正常,而且体重下降明显,达到了乙肝和脂肪肝合治的目的。
跟我学中医之十一:陈四清从“多病合治”辨治乙肝合并脂肪肝医案

作者简介:


第一作者:王旭晢(1999—),男,南京中医药大学硕士,中医内科学方向。
通讯作者:陈四清(1967—),男,江苏射阳人,江苏省中医院感染科主任中医师,南京中医药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副教授,张继泽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主任。研究方向:发热、肝病、腹泻、皮肤瘙痒等。
责任编辑:秋实

相关文章
相关评论
发表我的评论
  • 大名:
  • 内容: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