铭记“九一八”:银发群体以多元方式传承红色记忆

“九一八,九一八,从那个悲惨的时候……”9月18日上午,凄厉的防空警报在城市上空响起,家住和平社区的82岁老人张建国缓缓起身,面向东北方向肃立默哀。当天,各地银发群体以座谈、宣讲、参观纪念馆等多种方式,缅怀先烈、铭记历史,在铭记国耻中传递红色力量。

在南京某老年大学,一场“铭记九一八,共话家国情”主题座谈会温情开讲。78岁的退休教师李淑珍带着珍藏多年的老照片和历史资料,向在场老年学员讲述那段屈辱与抗争的历史。“1931年的今天,日军炮轰北大营,东北沦陷,千万同胞流离失所。我们这代人亲历过艰苦岁月,更要把这些故事讲给后辈听。”李淑珍的讲述中,既有对历史的痛惜,也有对如今和平生活的珍视,台下老人们不时点头,眼中满是动容。
社区层面,多地组织老年人走进革命纪念馆、抗战遗址。南京大屠杀纪念馆,65岁的王大爷推着轮椅上的老伴,仔细观看每一件展品。“年轻时忙工作,没好好带她了解这些历史,今天特意来看看,让她也感受下先辈们的不容易。”王大爷说,参观后还会把看到的、听到的讲给孙子听,让孩子从小记住“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

除了线下活动,不少老年群体还通过线上方式参与纪念。72岁的退休干部刘建国,在家庭微信群里分享了“九一八事变”的历史视频和文字资料,还发起“家庭历史小课堂”,让在外工作的子女和孙辈在线上一起学习。“虽然不能聚在一起,但爱国情怀不能少,让全家人都知道,今天的幸福生活是先烈们用鲜血换来的。”
“铭记历史不是为了延续仇恨,而是为了珍惜当下、开创未来。”参与组织纪念活动的社区工作人员表示,老年群体是历史的见证者和亲历者,他们的讲述和行动,是传承红色基因最生动的教材。希望通过这些活动,让更多人尤其是年轻人,在铭记国耻中凝聚奋进力量,守护好来之不易的和平。

警报声渐息,老人们的身影仍在纪念馆、社区活动室里忙碌着——他们用自己的方式,让“九一八”的记忆代代相传,让爱国的种子在岁月流转中愈发坚定。
责任编辑:秋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