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睡多久才健康?这个时长刚刚好
“睡得好不好”,是很多老年人和子女最关心的事。有人觉得“老人觉少,睡5小时就行”,有人担心“睡不够8小时会伤身体”——其实,老年人的睡眠有自己的规律,找到适合的睡眠时间,比盲目追求“时长”更重要。
老年人的睡眠,和年轻人不一样
随着年龄增长,身体的生理节律会发生变化:大脑神经细胞活性下降,睡眠周期会从“深睡眠为主”变成“浅睡眠居多”,夜里容易醒、早上醒得早,这些都是正常现象。

年轻人需要7-9小时睡眠才能恢复精力,但老年人的身体对睡眠的需求会减少。研究显示,65岁以上的老年人,每天睡6-7小时是比较合适的范围。如果强行追求8小时,反而可能因为“睡不着”而焦虑,导致睡眠质量下降。
睡得太多或太少,都可能伤健康
很多人觉得“多睡总比少睡好”,但对老年人来说,睡眠时长和健康的关系更像“ Goldilocks 原则”——不能太少,也不能过多。
每天睡眠少于5小时:身体得不到充分休息,免疫力会下降,记忆力也可能受影响;同时,睡眠不足会让血压、血糖波动,增加心脑血管负担。

每天睡眠超过8小时:长时间卧床会让身体代谢变慢,血液循环变缓,反而可能让人觉得“越睡越累”;有研究发现,过度睡眠还可能和认知功能下降的风险相关。
判断睡眠是否合适,除了时长,更要看“睡醒后的状态”:如果早上起来神清气爽,白天不犯困、不头晕,即使只睡6小时,也是健康的;如果睡了7小时还觉得疲惫,可能需要调整的不是时长,而是睡眠习惯。
这3个小习惯,帮老人睡得更稳
对老年人来说,“睡够6-7小时”的关键,是提高睡眠质量。这几个简单的方法可以试试:
1. 固定作息,别熬夜也别“补觉”
尽量每天同一时间上床、同一时间起床(包括周末),让身体形成规律的生物钟。即使前一晚没睡好,早上也别“补觉到中午”,可以中午小睡20-30分钟(别超过1小时,避免影响晚上睡眠)。

2. 睡前1小时“给身体降温”
睡前别做剧烈运动、别喝浓茶或咖啡,也别刷手机(屏幕蓝光会影响褪黑素分泌)。可以泡泡脚、听听轻音乐,让身体从“活跃”状态慢慢放松下来。
3. 别和“失眠”硬刚
如果躺下30分钟还没睡着,别强迫自己“必须睡着”,可以起来在昏暗的灯光下看看书、叠叠衣服,等有困意了再回到床上。过度焦虑反而会让大脑更兴奋。

老年人的睡眠,和年轻人不一样
随着年龄增长,身体的生理节律会发生变化:大脑神经细胞活性下降,睡眠周期会从“深睡眠为主”变成“浅睡眠居多”,夜里容易醒、早上醒得早,这些都是正常现象。

年轻人需要7-9小时睡眠才能恢复精力,但老年人的身体对睡眠的需求会减少。研究显示,65岁以上的老年人,每天睡6-7小时是比较合适的范围。如果强行追求8小时,反而可能因为“睡不着”而焦虑,导致睡眠质量下降。
睡得太多或太少,都可能伤健康
很多人觉得“多睡总比少睡好”,但对老年人来说,睡眠时长和健康的关系更像“ Goldilocks 原则”——不能太少,也不能过多。
每天睡眠少于5小时:身体得不到充分休息,免疫力会下降,记忆力也可能受影响;同时,睡眠不足会让血压、血糖波动,增加心脑血管负担。

每天睡眠超过8小时:长时间卧床会让身体代谢变慢,血液循环变缓,反而可能让人觉得“越睡越累”;有研究发现,过度睡眠还可能和认知功能下降的风险相关。
判断睡眠是否合适,除了时长,更要看“睡醒后的状态”:如果早上起来神清气爽,白天不犯困、不头晕,即使只睡6小时,也是健康的;如果睡了7小时还觉得疲惫,可能需要调整的不是时长,而是睡眠习惯。
这3个小习惯,帮老人睡得更稳
对老年人来说,“睡够6-7小时”的关键,是提高睡眠质量。这几个简单的方法可以试试:
1. 固定作息,别熬夜也别“补觉”
尽量每天同一时间上床、同一时间起床(包括周末),让身体形成规律的生物钟。即使前一晚没睡好,早上也别“补觉到中午”,可以中午小睡20-30分钟(别超过1小时,避免影响晚上睡眠)。

2. 睡前1小时“给身体降温”
睡前别做剧烈运动、别喝浓茶或咖啡,也别刷手机(屏幕蓝光会影响褪黑素分泌)。可以泡泡脚、听听轻音乐,让身体从“活跃”状态慢慢放松下来。
3. 别和“失眠”硬刚
如果躺下30分钟还没睡着,别强迫自己“必须睡着”,可以起来在昏暗的灯光下看看书、叠叠衣服,等有困意了再回到床上。过度焦虑反而会让大脑更兴奋。

老年人的睡眠,不必和年轻人“比时长”,也不用被“必须睡够8小时”的想法绑架。记住“6-7小时”这个参考范围,再配合规律的作息,睡得安稳、醒得舒服,就是对健康最好的守护。毕竟,好的睡眠不是“任务”,而是让身体自然放松的过程呀。
责任编辑:夏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