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繁體中文
老年健康时报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健康科普 >> 内容

脑中风、脑梗死、脑溢血:名字不同,危险相同!关键区别要知道

2025-07-21 01:41:21

作者:卢岗 副主任医师 博士

来源:老年健康时报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字体:
“医生,我爸突然说不出话、半边身子动不了,是不是脑中风?”“报告上写‘急性脑梗死’,和脑出血有啥区别?”在医院急诊室,这类问题很常见。脑卒中、脑中风、脑梗死、脑出血、脑溢血——这些名字听起来相似,却对应着不同的病情,弄清它们的关系和区别,不仅能减少恐慌,更能在紧急时刻帮上大忙。

先搞懂“大概念”:脑中风=脑卒中,是“总称”

很多人以为“脑中风”是民间说法,“脑卒中”是医学术语,其实二者完全是一回事。“脑中风”是老百姓的通俗叫法,因发病急、像“风一样突然”而得名;“脑卒中”是规范的医学名称,指的是大脑血管突然出问题,导致脑组织损伤的急性疾病。
脑中风、脑梗死、脑溢血:名字不同,危险相同!关键区别要知道
简单说,脑卒中(脑中风)就像“大脑的紧急事故”,而我们常听到的“脑梗死”“脑出血”,是这场“事故”的两种主要类型——就像交通事故分“被别人撞”和“自己翻车”,脑卒中也分“血管堵了”和“血管破了”。

分清楚“两种类型”:脑梗死(缺血性)和脑出血(出血性)

脑卒中的核心问题是“大脑供血异常”,但原因分两种:一种是血管被堵住,血液流不过去(脑梗死);另一种是血管破裂,血液漏到脑组织里(脑出血)。

脑梗死:血管被“堵住”,大脑“缺血缺氧”

脑梗死是最常见的脑卒中类型,约占所有脑卒中的70%-80%。简单理解就是大脑的血管被血栓或其他“杂物”堵住,血液无法到达相应的脑组织,细胞因缺血缺氧坏死。

常见原因:

最主要的是“动脉粥样硬化”:血管壁上堆积脂肪、斑块,就像水管长期用会结水垢,斑块脱落或增大后会堵住血管;其他可能包括心脏里的血栓脱落(比如房颤患者),随血液流到脑血管并卡住;或血管突然痉挛变窄,血流中断。

典型表现:

发病可能相对“缓和”(也有突然发作的),比如突然手脚发麻、说话含糊(想说说不出来,或别人听不懂)、看东西重影、走路向一侧偏斜。有些人可能一开始症状轻,几小时后逐渐加重(因缺血范围扩大)。
脑中风、脑梗死、脑溢血:名字不同,危险相同!关键区别要知道
脑出血(脑溢血):血管“破裂出血”,大脑被“压迫损伤”

脑出血也叫“脑溢血”(“溢血”就是出血的意思),约占脑卒中的20%-30%。指的是大脑内的血管突然破裂,血液流到脑组织里,形成血肿,压迫周围神经细胞并损伤它们。

常见原因:

高血压是“头号杀手”:长期高血压会让血管壁变脆、弹性下降,就像老化的水管容易破裂,情绪激动、用力排便时血压骤升,可能直接“撑破”血管;其他原因包括脑血管畸形(天生血管结构异常)、动脉瘤破裂,或服用抗凝药(如阿司匹林过量)导致凝血功能异常。

典型表现:

发病通常“很急很猛”,常伴随剧烈头痛(像“头要炸开”)、呕吐(多为喷射状)、意识模糊,甚至很快昏迷。因为出血会快速压迫脑组织,症状往往一出现就比较严重。

关键区别:“堵”和“破”的核心差异

脑梗死和脑出血虽然都属于脑卒中,但本质、诱因、症状和急救重点都有明显不同。
脑中风、脑梗死、脑溢血:名字不同,危险相同!关键区别要知道
从本质上看,脑梗死是“血管被堵,脑组织缺血”,而脑出血是“血管破裂,脑组织被血液压迫损伤”。

诱因方面,脑梗死多发生在安静时(如睡眠中)或劳累后;脑出血则常出现在情绪激动、用力(如排便、搬重物)后——这些行为会让血压突然升高,增加血管破裂风险。

症状上,脑梗死主要表现为偏麻、失语、走路不稳等,头痛不明显;脑出血则常伴随剧烈头痛、呕吐、昏迷等,症状更急更重。

急救关键也不同:脑梗死强调“尽早溶栓/取栓”,要在黄金时间窗(发病4.5小时内)内干预,才能尽可能挽救缺血的脑组织;脑出血则需要控制出血、降低颅压,同时稳定血压,避免出血进一步加重。

记住:无论哪种,都是“时间就是大脑”

虽然脑梗死和脑出血的原因、处理不同,但有两点核心共识必须牢记:

1. 快速识别症状:用“中风120”原则快速判断——“1”看脸是否对称(一侧下垂);“2”查两只胳膊是否能平举(一侧无力下垂);“0”听说话是否清晰(含糊或无法表达)。出现任何一项,立即拨打120。
脑中风、脑梗死、脑溢血:名字不同,危险相同!关键区别要知道
2. 争分夺秒送医:脑梗死有“黄金4.5小时”,在此时间内用溶栓药或取栓手术,可能打通血管,错过则脑细胞坏死不可逆;脑出血虽无法溶栓,但早到医院能及时控制出血、降低脑损伤,为后续治疗争取时间。哪怕症状暂时缓解(如“短暂性脑缺血”),也必须就医,这可能是严重中风的前兆。

别被名字吓住,抓住核心就够了

简单来说:脑中风=脑卒中(总称),分两种——血管堵了是脑梗死,血管破了是脑出血(脑溢血)。它们都是急症,核心是“大脑因血管问题受损”。

不必死记硬背名字,更重要的是记住:突然出现脸歪、手麻、说话不清,立刻就医!对老年人、高血压患者、高血脂人群来说,平时控制血压、血糖,戒烟限酒,定期体检,才是预防这些“脑危机”的根本。毕竟,比起发病后抢救,提前规避风险永远更重要。
责任编辑:夏语

相关文章
相关评论
发表我的评论
  • 大名:
  • 内容: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