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繁體中文
老年健康时报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透视 >> 内容

6名大学生选矿厂参观遇难:安全链条断裂背后的警示

2025-07-28 08:14:39

作者:记者 乔伊思

来源:老年健康时报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字体:
7月23日10时20分,一场悲剧在中国黄金集团内蒙古矿业有限公司乌努格吐山铜钼矿选矿厂上演:东北大学6名矿物加工工程专业大三学生,在参观浮选工艺时因格栅板突然脱落坠入浮选槽,全部遇难,另有1名带队老师受伤。这起事件撕开了校企实习安全的脆弱防线,引发全社会对青年学子生命安全的深切关注。

一、夺命瞬间:5块格栅板集体坠落,黏稠矿浆吞噬生命

事故发生在浮选车间二层平台。据现场目击者回忆,55名师生沿1米宽的绿色参观通道行进时,部分学生为更近距离观察设备,偏离通道踩踏格栅板。5块1.2米×3米的钢制格栅板突然整体翻转脱落,6名学生和1名老师瞬间坠入深约2米的浮选槽。
6名大学生选矿厂参观遇难:安全链条断裂背后的警示
浮选槽内的矿浆由磨碎的矿石、水和药剂混合而成,pH值8-9(接近肥皂水),温度30-40℃。尽管无强酸强碱,但矿浆黏稠如泥石流,人一旦坠入便难以挣扎。现场监控显示,事发后工作人员立即关停设备,但救援仍耗时1小时20分钟——第一名遇难者12时01分被救出,最后一名12时40分才被打捞上岸。

“当时学生们穿着短袖短裤,没有任何防护装备。”选矿厂车间主任李春爽坦言,企业和学校均未针对大规模学生参观制定专项安全预案,日常检查仅针对设备运行,未对格栅板焊缝进行无损检测。

二、安全隐患早现:涉事企业多次违规,校企协议成一纸空文

这起事故并非偶然。企查查信息显示,涉事企业2021年被查出27项安全隐患,2024年因尾矿库未批先建被罚款51.8万元。尽管2025年2月曾更换部分格栅板,但仅“局部更换”且未全面检测,导致陈旧性裂纹未被发现。
6名大学生选矿厂参观遇难:安全链条断裂背后的警示
更令人震惊的是,校企签订的《教学实习安全协议》漏洞百出:未明确现场监护人数、未限定平台承载人数、未制定应急疏散流程。东北大学虽在2023年与企业共建实践基地,但此次实习前,51名学生仅观看安全教育视频、签署承诺书,未接受实操演练。

“我们按惯例分组,但参观时并未分批。”带队教师透露,车间内噪音达90分贝以上,学生为听清讲解不得不靠近设备,最终酿成大祸。

三、善后困局:家属悲痛追责,校企责任认定陷争议

事故发生后,内蒙古自治区政府迅速成立调查组提级调查,企业分管安全副总经理、车间主任等3人被采取刑事强制措施。东北大学暂停所有矿山实习,成立家属善后专班,但赔偿协商进展缓慢。

6名大学生选矿厂参观遇难:安全链条断裂背后的警示

四川籍遇难学生黄某的父亲接到辅导员电话时,对方仅称“孩子需要手术”,未透露实情。当这位常年在外打工的父亲飞抵内蒙古,才得知儿子已离世。类似的遭遇让家属们悲愤交加:“企业说有保险,但我们要的是真相!”

法律专家指出,涉事企业可能涉嫌重大责任事故罪,校方则可能因未尽到安全保障义务承担民事赔偿。值得关注的是,浮选槽周边未设置防护栏、参观通道设计不合理等问题,暴露出企业安全管理的系统性缺陷。

四、反思与警示:守护青年学子,别让实习变“冒险”

这起悲剧折射出校企实习的深层矛盾:高校为提升学生实践能力,往往依赖企业资源,但部分企业重生产轻安全,将学生视为“免费劳动力”。
6名大学生选矿厂参观遇难:安全链条断裂背后的警示
“实践教学是工科教育的生命线,但安全必须是底线。”教育专家建议,高校应优先选择安全资质过硬的企业,实习前需联合开展风险评估,为学生配备安全帽、防滑鞋等防护装备,并强制购买意外险。

更重要的是,监管部门需强化对校企合作的全程监管。内蒙古已明确将对事故提级调查,未来将公布技术鉴定和管理责任报告。正如新华社评论所言:“暑期社会实践的安全链条,绝不能因麻痹大意断裂。”

采访结束时,选矿厂外的草原一片寂静。6名20岁出头的大学生,本应在这个夏天积累专业经验,却永远定格在了浮选槽冰冷的矿浆中。他们的生命警示我们:任何以“创新”“实践”为名的冒险,都不应以年轻的生命为代价。

(本文部分信息源自央视新闻、央广网、南方周末等公开报道)

记者手记:

站在事故现场,看着锈迹斑斑的格栅板和狭窄的参观通道,我无法想象这些充满求知欲的学生当时经历了怎样的恐惧。这起事件不是单纯的意外,而是安全意识淡薄、责任落实虚化的必然结果。当企业追求效益、高校追求就业率时,青年学子的生命安全不应成为被遗忘的角落。唯有筑牢安全防线,才能让实践真正成为成长的阶梯,而非通向深渊的陷阱。

责任编辑:夏语

相关文章
相关评论
发表我的评论
  • 大名:
  • 内容: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