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布局到共赢:康美益康堂的全国布局与创业赋能
当大健康产业进入精细化发展阶段,康美益康堂正以一套清晰的战略框架,将健康服务网络从核心城市向县域乡镇延伸。这份扩张不是简单的规模复制,而是一场基于区域特性、行业痛点与民生需求的系统性布局,背后藏着对“让健康服务触手可及”的深层实践。

战略框架:构建“点线面”三维服务网络
康美益康堂的全国布局始终遵循“精准卡位、梯度渗透”的逻辑。在空间维度上,形成“城市旗舰样板店—社区标准店—县域服务点”的三级架构:旗舰样板店落地一二线城市核心商圈,承担模式示范、技术输出与区域培训功能;社区标准店扎根居民聚集区,作为健康服务的“最后一公里”载体;县域服务点则下沉至县级城市及中心镇,填补基层健康服务资源缺口。



这种布局并非盲目扩张,而是基于前期对全国300多个县域的调研结果——针对不同区域的人口结构、健康需求差异,门店功能各有侧重:在老龄化程度较高的东部城市,社区店强化慢性病管理服务;在中西部县域,服务点增加基础体检与药材供应功能;在新城区,旗舰样板店则融入智慧健康设备,吸引年轻家庭参与。目前已覆盖的16个省市,恰好形成“东部密集化、中部网络化、西部节点化”的格局,为下一步全国渗透打下基础。

更关键的是“点线面”的联动设计:单个门店是“点”,通过区域中心店的资源调配形成“线”,最终依托数字化平台织成“面”。比如华东区域的50家门店,可共享苏州旗舰样板店的专家资源,通过远程会诊系统为县域服务点提供技术支持;西南片区则以成都为中心,建立药材供应链枢纽,确保偏远服务点的产品次日可达。这种联动让分散的门店形成有机整体,避免了基层服务“小而散”的短板。
体系支撑:用标准化筑牢扩张根基
快速扩张的背后,是一套经过上千家门店验证的标准化体系。从选址到运营,每个环节都有明确的“操作手册”:选址需满足“3公里内覆盖≥5个社区或1所养老院”的人口密度要求,且优先选择一层临街商铺以保障便利性;装修采用模块化设计,既能保持统一品牌形象,又可根据区域文化微调细节——如北方门店增加取暖设备,南方门店强化通风系统。


运营层面的标准化更具行业突破性。品牌建立了“1+3+N”服务体系:“1”是基础健康检测(血压、血糖等12项必选项目);“3”是核心服务模块(慢病管理、健康科普、应急协助);“N”则是根据区域需求定制的特色服务,如高原地区增加血氧检测,沿海城市侧重关节养护指导。这套体系通过“康美学院”的培训输出,确保新开门店能快速复制成熟经验,目前已累计培养专业服务人员超2000人。

供应链与数字化的支撑同样不可或缺。通过整合20余家老字号药企与现代化医疗器械企业,建立从源头到终端的全链条品控机制,确保所有门店的产品质量统一;自主研发的“健康云平台”则实现了客户数据、库存信息、服务记录的实时同步,既让总部能动态优化资源配置,也让区域门店能精准对接本地需求。这种“标准化+灵活性”的平衡,正是其能在不同市场快速扎根的核心密码。
长远愿景:成为健康中国的“毛细血管”
对于康美益康堂而言,门店数量的增长只是阶段性目标,更深层的愿景是构建覆盖城乡的健康服务基础设施。按照规划,未来三年将实现“三个延伸”:从健康服务向健康管理延伸,通过会员健康档案的长期追踪,提供个性化干预方案;从线下服务向“线上+线下”融合延伸,开发家庭健康终端设备,让居民在家即可连接门店资源;从单点服务向社区生态延伸,联合社区医院、养老机构打造“15分钟健康圈”。

在行业担当层面,其“扶持创业计划”不仅是商业布局,更是对健康服务人才的培育。依托轻资产模式大幅降低前期投入门槛,让更多人能轻装上阵;立足大健康产业风口,政策红利持续释放,市场需求稳步增长,赛道潜力清晰可见。更关键的是,这套模式已通过3000家健康体验店的实践验证,形成成熟的“品牌赋能+运营支持+利润共享”双赢体系。从选址评估到门店落地,从人员培训到客源引流,总部全程护航。如今,区域合伙通道正式开放,诚邀认同健康事业的伙伴携手,共享万亿市场机遇,共筑健康中国的基层支点。

当健康中国战略进入深化阶段,康美益康堂的蓝图正逐渐清晰:不是成为单一的健康服务商,而是打造开放的健康服务网络平台,让专业资源、社区需求、社会力量在此高效对接。正如其品牌理念所强调的,“触手可及”的不仅是门店,更是平等可及的健康权利——这或许正是其全国布局最深远的意义。
责任编辑:秋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