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繁體中文
老年健康时报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透视 >> 内容

跨越国界的蜂事对话:丹麦蜂场里的独特智慧

2025-09-27 14:36:40

作者:吕泽田

来源:老年健康时报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字体:
2025年9月26日上午,中国蜂产品协会代表团的脚步踏入丹麦伊斯霍伊自治市的一处蜂场。晨雾尚未散尽,木质蜂箱错落分布在绿地间,70多岁的蜂场主已带着家人等候在入口——这位曾到访中国的老者,用爽朗的笑容与醇厚的蜂蜜茶,开启了一场中丹养蜂文化的深度对话。
跨越国界的蜂事对话:丹麦蜂场里的独特智慧
蜂场的独特之处,首先藏在那些趋于正方形的蜂箱里。不同于东西欧多数国家沿用的1851年美式朗氏标箱,这里的10框箱是1866年推行的北欧经典样式,尺寸略小却更显敦实。抚摸箱体便能发现,加厚的木板间夹着保温层,蜂场主笑着解释:“北欧的冬天太长了,这种箱子能帮蜜蜂保住温度,开春时群势恢复得更快。”这朴素的设计里,藏着对极端气候的精准应对。
跨越国界的蜂事对话:丹麦蜂场里的独特智慧
蜂箱里的“居民”同样是自然选择的智慧结晶。这些蜜蜂是意大利蜂与欧洲黑蜂的杂交品种——意大利蜂产蜜力强、性情温顺,但在严寒中适应性较差;欧洲黑蜂耐寒性突出,却略显凶暴。杂交后的蜂种完美兼容了双亲优势,在短促的北欧蜜源期能高效采集,又能抵御零下十几度的低温,成为当地养蜂人的最优选择。

巢脾的细节更见讲究。掀开箱盖,整齐的巢脾上布满规则的房眼,蜂场主介绍这是全蜂蜡制成的巢础。与常见的混合蜡巢础不同,纯蜂蜡材质更易被蜜蜂接受,筑脾速度更快,且能避免蜜蜂因排斥矿蜡而出现“啃脾”现象。这种遵循蜜蜂习性的做法,虽增加了成本,却换来了蜂群的健康与蜂蜜的纯净。

在饲喂与取蜜的交流中,更多差异浮出水面。北欧蜜源季节短,蜂场主会在花期前用稀释蜂蜜饲喂,而非单纯使用糖水,既保证营养又不影响蜂蜜品质;取蜜时则采用“少次多量”的原则,避免频繁开箱干扰蜂群,取蜜后还会特意保留足够蜜脾供蜜蜂越冬。这些操作与国内追花夺蜜的模式虽有不同,却同样指向“尊重蜂群规律”的核心。
跨越国界的蜂事对话:丹麦蜂场里的独特智慧

从保温蜂箱到杂交蜂种,从全蜂蜡巢础到温和取蜜,丹麦蜂场的每一处细节都在诉说:养蜂从不是对自然的改造,而是与环境的温柔适配。这种顺应天时的智慧,或许正是跨越地域的养蜂共鸣。

责任编辑:秋实

相关文章
相关评论
发表我的评论
  • 大名:
  • 内容: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