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繁體中文
老年健康时报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透视 >> 内容

别让这些“小事”逼停老人的心脏!常被忽视的日常“伤心行为”,家人一定要提醒

2025-10-09 11:05:38

作者:记者 云舒

来源:老年健康时报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字体:
      “慢点开冰箱,别猛灌冰水!”“搬花盆这点活,等会儿再弄!” 

这些日常叮嘱,很多老年人觉得是“小题大做”。可对心脏早已不如年轻时强健的老年人来说,很多习以为常的小事,其实都在悄悄“伤害”心脏,严重时甚至可能诱发心梗、心衰,让心脏突然“关机”。以下这些最易被忽视的“伤心行为”,一定要帮家里老人避开。 

1. 突然用力:搬花盆、提菜篮,都可能让血压“冲上天”

老年人常觉得“这点力气活不算啥”,比如弯腰搬半袋大米、踮脚够高处的花盆、单手拎装满菜的塑料袋。但这些突然发力的动作,会让身体瞬间处于“应激状态”——血压可能在几秒内从130/80mmHg飙升到200/110mmHg,心脏需要拼命收缩才能供血,血管承受的压力骤增。 
别让这些“小事”逼停老人的心脏!常被忽视的日常“伤心行为”,家人一定要提醒
对本身有高血压、冠心病的老年人来说,这可能直接撕裂斑块、引发血栓,导致心梗。 
正确做法:重物分多次搬,比如一袋米拆成两小袋;够高处用矮凳,别踮脚;提东西用双手,避免单侧用力。 

2. 猛喝冰水:夏天一口冰饮,心脏可能“打寒颤”

天热时,老年人喝冰饮、吃冰西瓜特别爽,但刚从冰箱拿出来的冰水,温度通常只有4-8℃,一口灌下去,会刺激食道和胃肠道的血管急剧收缩。这种“冷刺激”会通过神经传导给心脏,导致心脏血管也跟着收缩、心率加快,相当于给心脏“泼了盆冷水”。 
别让这些“小事”逼停老人的心脏!常被忽视的日常“伤心行为”,家人一定要提醒
尤其刚运动完、满头大汗时,猛喝冰水的危害更大,可能诱发心绞痛。 
正确做法:冰饮放室温5分钟再喝,每次喝1-2小口;夏天优先喝常温绿豆汤、凉白开,既解渴又不刺激。 

3. 情绪“过山车”:生气、激动,心脏跟着“受煎熬”

“跟邻居吵了两句”“看电视剧哭到哽咽”“子女回家太激动”,这些情绪波动对老年人的心脏来说,堪比“剧烈运动”。情绪激动时,身体会分泌大量肾上腺素,让心脏跳得又快又猛,心肌耗氧量瞬间增加。 

如果老年人本身有心肌缺血,这种“额外负担”会让心脏“供氧不足”,容易引发胸闷、胸痛,甚至心梗。有数据显示,情绪激动后2小时内,心梗风险会增加4倍。 
正确做法:提醒老年人别“钻牛角尖”,吵架、激动前先深呼吸3次;看感人剧情时备好纸巾,别强忍眼泪,也别过度悲伤。 

4. 饮食太咸太油:一顿重口味,心脏“累一周”

很多老年人口味重,炒菜爱多放盐,顿顿离不开腌菜、腊肉,觉得“没味道吃不香”。但高盐饮食会让身体储存更多水分,血管里的血容量增加,心脏需要“更费力”地把血泵到全身,长期下来会加重心脏负担,诱发心衰。 
别让这些“小事”逼停老人的心脏!常被忽视的日常“伤心行为”,家人一定要提醒
而油腻食物(比如油炸丸子、肥肉)会让血脂升高,多余的脂肪会附着在血管壁上,让血管变窄,心脏供血越来越难,相当于给心脏“套上枷锁”。 
正确做法:炒菜用“限盐勺”,每天盐量不超过5克(约一个啤酒瓶盖的量);腌菜、腊肉每周吃不超过1次,吃时多用水泡10分钟去盐。 

5. 久坐不动:窝在沙发看电视,血管会“变懒”

不少老年人退休后喜欢窝在沙发上看电视,一坐就是3-4小时,连起身喝水都懒得动。但久坐会让身体血液循环变慢,血液在血管里流动的速度减慢,容易形成血栓。这些血栓一旦脱落,可能顺着血管流到心脏,堵塞冠状动脉,引发心梗。 

而且久坐还会让肌肉松弛、代谢变慢,体重容易增加,进一步加重心脏的“工作压力”。 
正确做法:每坐30分钟提醒老年人起身活动,比如在客厅走5分钟、伸伸胳膊;每天固定1小时散步,速度以“不喘、能说话”为宜。 

6. 熬夜带娃/追剧:少睡2小时,心脏“没力气”

有些老年人帮子女带娃,凌晨要起来喂夜奶;有些则喜欢熬夜追剧,直到凌晨1-2点才睡。但老年人每晚需要7-8小时睡眠,长期睡眠不足,会让心脏“得不到休息”——夜间本是心脏跳动变慢、恢复体力的时间,熬夜会让心脏持续处于“工作状态”,心肌得不到修复。 

长期睡眠不足还会导致血压、血糖波动,增加心律失常的风险,相当于让心脏“连轴转”,早晚会“累垮”。 
正确做法:带娃的老年人,尽量和子女轮流值夜;追剧别超过晚上10点,睡前1小时不看手机,避免兴奋。 

关键提醒:出现这些信号,赶紧送医!

如果老年人在做上述事时,突然出现以下症状,可能是心脏在“报警”,一定要立即送医: 

1、胸口压榨性疼痛,像有块石头压着,持续超过5分钟; 

2、突然头晕、出冷汗、四肢无力,甚至站不稳; 

3、没运动却心慌、喘气困难,躺平后更严重。 

对老年人来说,保护心脏从不是“大动作”,而是避开这些日常“小陷阱”。把这些提醒告诉家里老人,帮他们养成温和的生活习惯。 

责任编辑:秋实

相关文章
相关评论
发表我的评论
  • 大名:
  • 内容: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