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元气御百病,灵芝凭“扶正”筑牢健康防线
民国大医彭子益在《圆运动的古中医学》中写下“凡病皆本气自病”,这短短六字,道破了中医对疾病本质的深刻认知——人体所有病症的根源,并非仅仅是外邪入侵,更在于自身元气的亏虚。就像一棵大树,若根基不稳、枝干虚弱,即便只是一阵微风,也可能让它枝叶凋零;人若元气不足,免疫力便会随之下降,感冒、疲劳、脏腑失调等问题便会接踵而至,甚至为重疾埋下隐患。

中医董洪涛曾深度解读这一理念,他认为“凡病皆本气自病”包含两层核心逻辑:其一,是以正为本,是对《黄帝内经》“正气存内,邪不可干”的传承与发挥。这里的“正气”,正是我们常说的元气,它是人体抵御外邪、维持机能平衡的根本力量。当元气充盈时,即便有细菌、病毒等“邪气”入侵,身体也能自行抵御;可一旦元气耗损,正气虚弱,邪气便会趁虚而入,引发各类病症。其二,是强调“内求”。很多人面对疾病时,总想着用药物“消灭”病灶,却忽略了身体自身的修复能力。而真正的治病之道,应是重视内求正气,通过滋养元气让身体恢复自愈力,而非一味在祛邪上“下猛药”,反而损伤本就虚弱的根基。

在中医药千年传承的宝库中,能真正扛起“扶正固本”大旗的药材,灵芝当属翘楚。早在《神农本草经》中,灵芝便被列为“上品药”,这份殊荣在千味中草药中极为罕见,背后是它无可替代的药用价值。首先,灵芝“性平,无毒”,这意味着它没有普通药材“偏寒”或“偏热”的药性局限——体质虚寒者服用不会加重寒凉,易上火者食用也无需担忧燥热,无论男女老少、何种体质,长期服用都不会对身体造成负担。更难得的是,《神农本草经》还记载其“久服轻身延年”,说明灵芝不仅能治病,更能滋养身体、延缓衰老,这与现代“养生重于治病”的健康理念不谋而合。
灵芝的独特之处,更在于它对人体脏腑的“全面滋养力”。在中医理论中,绝大多数中草药仅能作用于单一经络或脏腑,比如枸杞侧重补肝肾、菊花侧重清肝明目,而灵芝是上千味药材中唯一能同时入心、肝、肺、肾四经的药材。心主血脉,肝主疏泄,肺主呼吸,肾主藏精,这四大脏腑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核心,灵芝通过同时滋养四经,能让脏腑功能同步协调——它可养心安神,改善熬夜后的心神不宁;能疏肝理气,缓解压力带来的肝气郁结;可润肺止咳,增强肺部抵御外邪的能力;还能益肾填精,补足长期劳累耗损的肾精。这种“全方位无死角”的调理,正是它区别于普通药材的关键。
更重要的是,灵芝的作用逻辑并非“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普通药物多是针对单一病症发挥作用,比如退烧药只负责降温,止痛药只缓解疼痛,却无法从根本上改善身体状态。而灵芝贵在“调节”二字:它不直接对抗病灶,而是通过养护元气,唤醒人体自身的免疫调节系统。当元气逐渐充盈,身体会自行修复受损的细胞与脏腑,让紊乱的内分泌、免疫功能回归平衡——免疫力弱的人会发现感冒次数减少,亚健康人群会察觉疲劳感消退,即便是健康人群,长期服用也能起到“治未病”的作用,提前抵御潜在的健康风险。

如今,现代人的生活方式正不断耗损着元气:熬夜加班让肾精亏虚,长期压力使肝气郁结,饮食不规律伤脾胃,环境污染损肺气。在这样的背景下,灵芝所承载的“扶正固本”智慧,恰好成为守护健康的关键。它不像西药那样追求“快速见效”,却能像春雨润物般,慢慢滋养身体的根本,让元气一点点充盈,让正气一步步增强。
健康的本质从来不是“治病”,而是“养正”。彭子益的“本气自病”、《内经》的“正气存内”,以及灵芝的“扶正固本”,本质上都在传递同一个道理:身体自身的元气,才是抵御疾病的最强防线。当我们学会用灵芝这样的智慧药材养护元气,便是抓住了健康的根本,方能在快节奏的生活中,守住一份长久的生命力。
供 稿:香港高等学院
编 辑:云 舒
责 任 编 辑:秋 实
编 辑:云 舒
责 任 编 辑:秋 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