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繁體中文
老年健康时报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自然养生 >> 内容

今年三伏天:短而不“弱”,做好这几点安稳度夏

2025-07-23 07:10:31

作者:钱春晖

来源:老年健康时报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字体:
今年的三伏天有些特别。从7月20日到8月18日,短短30天的时长比往年常见的40天“缩水”不少,但这并不意味着暑气会“手下留情”。相反,受副热带高压影响,今年温度波动更大,“北热南涝”的区域差异也更明显——北方可能遭遇连续高温炙烤,南方则在闷热中伴随强降雨。这样的三伏天,不论男女,都需要调整生活节奏,用科学的方式应对。

避开“高温陷阱”,从作息开始调整

高温天最该警惕的是“高温时段外出”。正午11点到下午4点,太阳辐射最强,地表温度往往比气温高出10℃以上,此时外出不仅容易晒伤,还可能引发中暑。若必须出门,帽子、防晒衣、墨镜一个都不能少,裸露的皮肤要提前涂好防晒霜,回到室内后及时用温水清洁降温。
今年三伏天:短而不“弱”,做好这几点安稳度夏
室内降温也有讲究。空调别一味调低温,26℃左右是最舒适的温度——既不会因温差过大引发感冒,也能避免室内外温差悬殊导致的“热冲击”。每隔2-3小时开窗通风10分钟,让新鲜空气流通,减少密闭空间里的闷热感。

睡眠方面,三伏天昼长夜短,熬夜后很难补足精神。建议晚上11点前入睡,中午抽30分钟小睡一会儿,既能缓解上午的疲惫,也能为下午储备精力。不过别睡太久,否则容易越睡越困,反而打乱生物钟。

饮食有“凉热”,补对才养生

很多人觉得三伏天就该“猛吃凉”,冰西瓜、冰奶茶、冰啤酒轮番上阵,却不知这样最伤脾胃。高温时人体毛孔张开,寒气容易顺着毛孔侵入,轻则引发腹泻,重则导致肠胃功能紊乱。其实,真正的解暑不是“冷对抗”,而是“清内热”。

可以多吃些清热利湿的食物:比如绿豆汤(每周1-2次即可,别当水喝)、冬瓜汤,既能补水又能去湿;苦瓜、丝瓜等苦味蔬菜能清热,搭配瘦肉、鸡蛋一起炒,还能补充蛋白质,避免高温下体力过度消耗。如果实在想吃凉的,最好在中午少量吃,别在早上或晚上空腹时吃,减少对肠胃的刺激。

另外,出汗多的时候别只喝白开水。可以在水里加少许盐,或喝些淡茶水、绿豆汤,补充流失的电解质。但要注意,含糖饮料别多喝,不仅不解渴,还可能因糖分过高加重身体负担。

动与静结合,养生不盲目

三伏天要不要运动?答案是“要,但要选对方式”。高温时段剧烈运动,很容易导致脱水甚至中暑,不如把运动放在清晨或傍晚。公园里散散步、打打太极,或是在家练八段锦,都是不错的选择——这些轻度运动能促进血液循环,让身体微微出汗,既排出湿气,又不会过度消耗体力。

运动后别贪凉。很多人运动完就对着空调吹,或立刻喝冰水,这样很容易让寒气进入体内。正确的做法是先在阴凉处休息10分钟,用毛巾擦干汗水,再喝些温凉的水,等身体恢复平稳后再洗澡。

这些“养生细节”,别忽视

如果想试试三伏天的养生方法,晒背和三伏贴是常见选择,但要因人而异。晒背适合体质偏寒的人,选上午8-9点的太阳,初次晒10-15分钟,每周3次即可,晒的时候注意护住头部和眼睛,及时补水。而三伏贴更适合有慢性呼吸道疾病的人,儿童、老人、孕妇等特殊人群最好先咨询医生,别盲目跟风。
今年三伏天:短而不“弱”,做好这几点安稳度夏

今年的三伏天虽然时间短,但“存在感”十足。与其被高温和湿气“牵着走”,不如主动调整生活习惯——避开高温、吃对食物、适度运动,把这些细节融入日常,就能在这个特别的夏天里,过得清爽又安稳。

责任编辑:夏语

相关文章
相关评论
发表我的评论
  • 大名:
  • 内容: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