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被体检报告吓倒!这些“病”其实无需过度治疗
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不断提高,定期体检已经成为许多人关注自身健康的重要方式。拿到体检报告的那一刻,密密麻麻的专业术语和检查结果,常常让人心里一紧。看到报告上出现“异常”“病变”等字眼,不少人更是焦虑不安,仿佛自己真的患上了严重疾病。然而,事实上,体检中查出的这10种病,很多时候都属于“假警报”,无需过度治疗,却把很多人吓得够呛。

一、肝囊肿:肝脏里的“小水泡”
肝囊肿是体检中十分常见的一种肝脏良性疾病,在超声检查中经常被发现。从本质上来说,肝囊肿就是肝脏内出现的一个个小水泡,里面充满了清亮的液体。大部分肝囊肿生长缓慢,体积较小,患者往往没有任何不适症状,也不会对肝脏的正常功能产生影响 。只有当囊肿体积巨大,压迫到周围组织,导致出现腹痛、腹胀、恶心等症状时,才需要考虑进行治疗,而这种情况是非常罕见的。所以,查出肝囊肿,不用过于紧张,定期复查,观察囊肿的变化即可。

二、甲状腺结节:十“结”九良
甲状腺结节的检出率近年来不断升高,很多人在体检做甲状腺超声时会被告知有结节。但其实,甲状腺结节大部分都是良性的,恶性结节的比例仅占5%左右。大多数良性甲状腺结节生长稳定,不会引起甲状腺功能异常,也不会给身体带来不适,不需要特殊治疗,只要每6 - 12个月定期复查甲状腺超声和甲状腺功能,监测结节的大小、形态变化就可以 。只有当结节体积过大,压迫到气管、食管,出现呼吸困难、吞咽困难等症状,或者高度怀疑为恶性结节时,才需要进一步检查和治疗。
三、乳腺增生:正常的生理变化
乳腺增生可以说是女性体检中最常见的“疾病”之一。它主要是由于女性体内激素水平波动引起的乳腺组织的生理性增生与复旧不全。在月经周期中,雌激素水平升高会刺激乳腺组织增生,而月经结束后,激素水平下降,乳腺组织又会逐渐复原。大部分女性在月经前会感到乳房胀痛、有肿块,月经过后症状就会减轻或消失。乳腺增生既不是肿瘤,也不属于炎症,绝大多数情况下都不会恶变,不需要进行药物或手术治疗 。只要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规律作息、合理饮食、避免长期精神紧张,定期进行乳腺检查就可以。
四、心脏早搏:偶尔的“小捣乱”
心脏早搏,简单来说就是心脏在正常跳动节律之外,提前出现了一次跳动。它分为生理性早搏和病理性早搏。生理性早搏在健康人群中十分常见,过度劳累、熬夜、饮用浓茶或咖啡、情绪激动等都可能诱发早搏。一般来说,生理性早搏不会引起明显的不适症状,或者仅会偶尔出现心悸、心脏“漏跳一拍”的感觉,对心脏功能和身体健康没有太大影响,不需要特殊治疗 。只要调整生活方式,避免诱发因素,早搏症状往往就能自行缓解。而病理性早搏通常是由心脏病等疾病引起的,这种情况下才需要针对原发病进行治疗。

五、盆腔积液:不一定是病
盆腔积液是女性在妇科超声检查中经常会看到的诊断结果。人体的盆腔内本身就会存在少量的生理性积液,这些积液起到润滑盆腔脏器、减少摩擦的作用。在排卵期和月经期,盆腔积液量还会有所增加。生理性盆腔积液一般深度不超过3厘米,患者没有腹痛、发热、白带异常等不适症状 。只有当盆腔积液量较多,同时伴有下腹部疼痛、坠胀感、发热等症状时,才可能是盆腔炎、宫外孕破裂、黄体破裂等疾病引起的病理性盆腔积液,需要进一步检查和治疗。所以,单纯体检发现盆腔积液,不要惊慌,结合自身症状,听从医生的建议即可。

六、骨质增生:关节的“衰老印记”
骨质增生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骨刺”,多见于中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长,关节软骨逐渐磨损,为了维持关节的稳定性,机体就会通过骨质增生的方式来代偿。骨质增生是人体衰老过程中的一种自然生理现象,就像人老了会长白头发、皱纹一样。大部分骨质增生不会引起疼痛等不适症状,不需要进行专门的治疗 。只有当骨质增生压迫到周围的神经、血管、肌腱等组织,出现疼痛、麻木、活动受限等症状时,才需要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如药物治疗、物理治疗或手术治疗。
七、宫颈糜烂:名字吓人的“误会”
曾经,“宫颈糜烂”是让很多女性闻之色变的诊断。但现在医学已经明确,宫颈糜烂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糜烂,而是宫颈柱状上皮异位的一种生理现象。在女性体内雌激素的作用下,原本位于宫颈管内的柱状上皮会向外生长,取代宫颈表面的鳞状上皮,由于柱状上皮较薄,透出下方的血管,从外观上看起来就像是“糜烂”了一样 。大部分宫颈糜烂的女性没有明显症状,也不会影响健康,不需要进行治疗。不过,需要注意的是,虽然宫颈糜烂本身不是病,但它可能会掩盖一些真正的宫颈病变,所以定期进行宫颈癌筛查(如TCT和HPV检查)十分重要。

八、肝血管瘤:肝脏里的“小血管团”
肝血管瘤是肝脏最常见的良性肿瘤,它由许多大小不等的血管组成。肝血管瘤生长缓慢,大多数患者没有任何症状,通常是在体检时偶然发现的。一般来说,直径小于5厘米的肝血管瘤,只要定期复查,观察其大小变化就可以,不需要进行治疗 。只有当肝血管瘤体积较大(一般大于5 - 10厘米),或者出现腹痛、腹胀等压迫症状,以及存在破裂出血风险时,才考虑手术切除或其他治疗方法。
九、单纯性肾囊肿:肾脏的“小囊肿”
单纯性肾囊肿也是体检中常见的肾脏疾病,它是肾脏内出现的单个或多个囊性肿物,囊内充满液体。大多数单纯性肾囊肿生长缓慢,不会影响肾脏功能,患者也没有明显症状 。对于较小的肾囊肿(一般直径小于4厘米),不需要特殊治疗,定期进行肾脏超声检查,观察囊肿大小、形态变化即可。当囊肿直径较大(一般大于5厘米),或者出现腰痛、血尿等症状时,可根据具体情况选择手术治疗或其他干预措施。

十、良性脂肪瘤:皮下的“软疙瘩”
脂肪瘤是由脂肪组织异常增生形成的良性肿瘤,通常生长在皮下,表现为一个或多个质地柔软、边界清楚的肿块。脂肪瘤生长缓慢,大多数情况下不会引起疼痛等不适症状,也不会恶变 。如果脂肪瘤较小,不影响美观和日常生活,一般不需要处理。只有当脂肪瘤体积较大,压迫到周围组织引起疼痛,或者影响美观,患者有切除意愿时,才考虑手术切除。
体检报告上的这些“异常”诊断,很多时候只是身体发出的一些小信号,并非真正意义上的疾病。当我们看到体检结果时,不要自己吓自己,更不要盲目进行治疗。正确的做法是及时拿着体检报告,咨询专业的医生,医生会结合个人的症状、病史等综合判断,给出科学合理的建议。保持理性和科学的态度,才是对待体检结果的正确方式,也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维护自身健康。
责任编辑:夏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