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健身别踩坑!中医师列“十大误区”,科学锻炼才护身
如今清晨或傍晚的公园、广场上,总能看到不少老年人的健身身影——打太极的、跳广场舞的、练器械的……越来越多老人加入“健身大军”,希望通过锻炼强体防病。但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中医师岳涛提醒,老年人身体机能随年龄衰退,骨骼变脆、肌肉流失、关节退变等问题普遍存在,若健身方式不当,不仅难达效果,还可能引发扭伤、骨折等意外。近日,他总结了老年人常见的“十大健身误区”,帮大家避开雷区,实现“科学健身不受伤”。
误区一:早起就练,空腹运动更“排毒”
不少老人觉得“晨起空腹锻炼能排毒”,天不亮就出门运动。岳涛指出,老年人血管弹性差,空腹时血糖偏低,此时剧烈运动易导致头晕、心慌,甚至诱发低血糖休克;若本身有高血压,早晨血压处于“晨峰期”,突然运动还可能增加心脑血管负担。
误区二:运动越久越好,“练到出汗才有效”
有些老人健身时追求“量”,广场舞一跳就是两小时,散步非要走上万步,觉得“练得久、出大汗才管用”。其实老年人肌肉耐力下降,长时间运动易导致肌肉劳损;大量出汗还可能造成脱水、电解质紊乱,尤其夏季更易中暑。
正确做法:每次运动30-40分钟即可(含5-10分钟热身、放松),每周运动3-5次;以“微微出汗、不觉得累”为标准,若运动中出现喘粗气、关节疼,立刻停下来休息。
误区三:跟风练“网红动作”,不顾身体适配性
最近不少老人跟着短视频学“靠墙静蹲瘦膝盖”“单腿站立练平衡”等“网红健身法”,觉得“年轻人能练,自己也能试”。岳涛强调,这些动作对身体协调性、肌肉力量有要求,比如靠墙静蹲若角度不当,会加重膝关节压力;单腿站立易让老人因平衡差摔倒。
误区四:关节疼硬扛着练,“越练越灵活”
有些老人膝盖疼、腰腿疼时,觉得“多活动能把‘僵硬’练开”,继续跳广场舞、爬楼梯。其实老年人关节退变常见,疼痛多是软骨磨损、炎症的信号,强行运动只会加重损伤,甚至引发滑膜炎、骨赘增生。
正确做法:关节疼时先暂停运动,及时就医查原因;恢复期间可做无负重锻炼,如坐着勾脚、直腿抬高,帮助维持肌肉力量,减少关节负担。
误区五:只练“四肢”,忽视核心和平衡
很多老人健身盯着“胳膊腿”,要么举哑铃练手臂,要么快走练腿,却忽略核心(腰腹、背部)和平衡能力训练。岳涛说,核心肌群是身体的“支撑柱”,老年人核心弱易导致弯腰驼背、走路不稳;平衡差则是摔倒的重要原因,而摔倒可能引发骨折等严重后果。
正确做法:每天加练10分钟核心和平衡训练,比如平躺着做“桥式”(抬臀部挺腰)、双手扶腰慢慢转腰,或闭眼站30秒(扶稳辅助物),增强身体稳定性。
误区六:天气不好也出门,“风雨无阻才坚持”
有些老人健身“执着”,刮风下雨、雾霾天也照常出门,觉得“不能偷懒”。但恶劣天气下,低温易让老人受凉感冒,雾霾中的污染物会刺激呼吸道(尤其老人肺功能弱),路面湿滑还增加摔倒风险。
正确做法:天气不好时改室内运动,如在客厅走步、做广播操;雾霾天关闭门窗,用空气净化器改善室内环境,别硬扛着出门。
误区七:运动后猛喝水、立刻坐躺
运动后口渴,不少老人会“咕咚咕咚”猛灌一大瓶水;累了就立刻坐下或躺下休息。岳涛解释,运动后心脏跳动快,猛喝水会加重肠胃和心脏负担;突然停下则可能让血液回流不畅,导致头晕、乏力。
正确做法:运动后先慢走5分钟放松,再少量多次喝水(每次喝100ml左右),选温水别喝冰水;休息时先站一会儿或靠在椅子上,别急着坐躺。
误区八:用“家务”代替健身,“干活也是锻炼”
有些老人觉得“每天买菜、做饭、拖地,运动量够了”,不用专门健身。但家务劳动多是重复单一动作(如弯腰拖地、抬手炒菜),容易让局部肌肉疲劳(如腰肌劳损),且强度不足,难以达到全身锻炼的效果。
正确做法:家务之余单独安排健身时间,比如拖完地后练10分钟太极,既补充运动量,也能放松做家务时紧张的肌肉。

误区九:盲目“补钙+运动”,忽视循序渐进
老人多关注补钙,有些人为了“强骨”,一边吃大量钙片,一边突然增加运动强度(如每天爬10层楼)。其实补钙需配合适度运动,但过量补钙可能引发便秘、结石,突然高强度运动则易让骨骼因“没适应”受伤。
正确做法:补钙遵医嘱(一般老人每天需钙800-1000mg,优先从牛奶、豆腐等食物中获取);运动循序渐进,比如爬楼先从每天2-3层开始,每周增加1层,给骨骼和关节适应时间。
误区十:“一刀切”学别人,不看自身基础
最常见的误区是“跟风学邻居”——看到别人跳广场舞效果好就跟着跳,看到别人练器械就照搬动作,完全不考虑自己的身体基础。岳涛强调,健身没有“统一标准”,比如有心脏病的老人不能做剧烈运动,骨质疏松的老人要避开弯腰弯腰、跳跃动作。
正确做法:先做“身体评估”,比如测血压、查骨密度、问医生自身禁忌;再根据评估结果定方案,比如高血压老人选散步、太极,骨质疏松老人练游泳(无负重),“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岳涛最后提醒,老年人健身的核心是“温和、持久、安全”,别追求“练出肌肉”“瘦多少斤”,重点是通过锻炼改善精神状态、减少病痛。若运动中出现胸闷、胸痛、头晕、关节剧痛等情况,立刻停止并就医,千万别硬扛。科学避开误区,才能让健身真正成为“养老帮手”。
责任编辑:秋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