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繁體中文
老年健康时报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自然养生 >> 内容

秋雨过后湿气重?老年人做好这5点,祛湿养生安稳度秋

2025-09-03 00:51:23

作者:记者 春晖

来源:老年健康时报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字体:
一场秋雨一场凉,秋雨过后,空气湿度骤增,加上气温下降,老年人身体代谢变慢,很容易被“湿邪”侵袭,出现乏力、关节酸痛、肠胃不适等问题。想要远离湿气困扰,安稳养生,关键要做好以下5点,从生活细节入手,给身体“除湿护航”。

1. 先“避湿”:守住3个“防潮关口”

湿气入侵身体,往往从“接触”开始,做好防护是第一步。

出门戴帽、穿暖:秋雨过后风邪夹湿,头部和颈部受凉易让湿气趁虚而入。出门时戴顶薄绒帽,穿长袖衣裤,裤脚尽量盖住脚踝,避免光脚穿拖鞋,减少湿气从手脚缝隙侵入。
秋雨过后湿气重?老年人做好这5点,祛湿养生安稳度秋
保持室内干燥:雨天少开窗,天晴后及时打开门窗通风;用除湿袋或小型除湿机放在衣柜、墙角等潮湿角落;地面拖完后,用干拖把再拖一遍,避免潮气滞留。

衣物及时换:淋雨后或出汗后,立即换下湿衣服,尤其是贴身衣物;晒干的衣服要摸起来干爽,若有潮味,需重新晾晒,避免穿着“半干”衣物滋生湿气。

2. 巧“排湿”:试试2个“温和方法”

老年人脾胃功能较弱,祛湿不能用“猛药”,温和的调理方式更合适。

喝碗“祛湿暖汤”:用红豆、茯苓、芡实、山药各15克,加少量大米煮成粥,或用生姜3片、陈皮5克煮水喝(生姜别多放,避免上火)。这些食材能健脾祛湿,还能温暖肠胃,比生冷的祛湿茶更适合老人。
秋雨过后湿气重?老年人做好这5点,祛湿养生安稳度秋
泡泡“暖脚水”:每晚用40℃左右的温水泡脚,水位没过脚踝,加一小把艾叶或花椒(煮5分钟后放温),泡15-20分钟,直到额头微微出汗。泡脚能促进血液循环,帮助排出下肢湿气,还能改善睡眠,但注意泡完及时擦干,别受凉。

3. 护“脾胃”:饮食做好“2宜2忌”

脾主运化,脾胃好才能更好地“运化湿气”,饮食调理是核心。

宜吃“温性祛湿”食物:多吃南瓜、冬瓜、炒扁豆、炒薏米(生薏米性寒,老人吃需炒熟)、鲫鱼等,这些食物能健脾利湿,还能补充营养。比如用冬瓜和鲫鱼煮汤,清淡又祛湿。
秋雨过后湿气重?老年人做好这5点,祛湿养生安稳度秋
宜“清淡烹饪”:做菜少放油盐,多采用蒸、煮、炖的方式,避免油炸、红烧,减少肠胃负担,让脾胃更好地“工作”。

忌“生冷寒凉”:秋雨过后别吃冰水果、冰酸奶,西瓜、梨等寒性水果要少吃,若想吃可煮成水果茶(如梨煮水),避免寒气加重湿气。

忌“过量滋补”:秋天虽需进补,但别吃太多油腻的牛羊肉、滋补膏方,这些食物难消化,容易积湿,可换成山药、莲子等温和的滋补食材。

4. 少“久坐”:适度动一动“排湿”

秋雨过后老人容易犯懒,但久坐会让湿气“困在体内”,适度活动很重要。

选“温和的运动”:天气好时去公园散步30分钟,或在家做八段锦、太极拳,这些运动节奏慢,能活动关节、促进气血运行,帮助排出湿气,还不会太累。
秋雨过后湿气重?老年人做好这5点,祛湿养生安稳度秋
避免“大汗淋漓”:老人祛湿别追求“猛出汗”,运动到微微发热即可,大汗反而会让毛孔张开,容易再次受凉招湿。运动后及时擦汗,喝杯温水补充水分。

5. 防“秋燥”:祛湿别忘“润一润”

秋雨过后不仅有湿,还容易伴随“秋燥”,祛湿的同时要兼顾润燥,避免“湿燥并存”。

多喝“温水”:每天喝1500-2000毫升温水,少量多次喝,别等口渴再喝,既能补充水分,缓解秋燥,又能帮助稀释湿气,促进排出。

吃点“润燥”食物:适量吃银耳、百合、秋梨(煮着吃)、蜂蜜(血糖不高的老人),比如用银耳和百合煮羹,既能润燥,又不会加重湿气,一举两得。

秋雨过后的养生,关键在“平衡”——既要祛湿,又要保暖,还要护脾胃、防秋燥。老年人身体机能弱,不用追求“快速见效”,把这些细节融入日常,慢慢调理,就能让身体远离湿气困扰,安稳舒服地度过这个秋天。
责任编辑:秋实

相关文章
相关评论
发表我的评论
  • 大名:
  • 内容: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