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繁體中文
联合新闻 香港高等教育网
中国品牌与招商 睇名家
睇名家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中国文化 >> 高子墨空包裹退单终止服务 >> 内容

《保你平安》底色的社会投射

2024-04-03 00:38:12

作者:高子墨

来源:睇名家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字体:

《保你平安》底色的社会投射


  没有否定这部电影


  我的讨论前提是它已经是一部不错的商业片。是在这个基础上说的一些遗憾。从 

《吉祥如意》到《保你平安》,包括大鹏其他导演的电影,时常会给我一种「找到了一个好选题,但被其视听语言上的讨巧、圆滑而牺牲了更有褶皱的探索」的感觉。一部好的电影经得起批评,《保你平安》的勇气、现实关照,和它本身是一部有明显局限的电影并不矛盾。大鹏的电影创作,底色是「讨巧现实主义」。

大鹏的电影总给我一种「讨巧现实主义」的感觉。不怀疑他反映现实的勇气,他对于小人物的关怀,但他的电影从选题角度、叙事模式到回避的方向,都会使那种真诚感和对现实的反映混合了盐渍般的油滑。你说他不真诚、不勇敢,他确实比大部分国内电影同行都更聚焦于当下的现实议题。你说他足够严肃和深入去探讨,他又总是回避掉更复杂但值得探讨的部分,回避掉能够指引观众进行深切思考的方向,而是用「开心麻花笑点模式」、「大男孩武侠片心理」与「好人有好报」正能量结局做了一个混合,美其名曰人间有善意,让观众不用那么沉重,但无论是从电影技术的角度,还是从公共议题探讨的角度,这些都让大鹏的电影勇气可嘉,又浅尝辄止。


  比方说《保你平安》,大鹏饰演的小人物出于正义感要为一个女生证明清白。电影有两条线。一条是女士韩露被造黄谣,一个没见过她的人污蔑她是坐台女,谣言越滚越大,她死后仍被人玷污清白,甚至因此有人要把她迁出墓地,大鹏与她萍水相逢,但知道她裸捐善款的举动,觉得她是好人,要为她讨一个公道。另一条线是大鹏的女儿,在学校目睹另一个女生污蔑同学,她看到了真相,可是加害者威胁她,如果她敢告诉老师,就会把她腿上有大片胎记的事情说出来。


  两条线都跟「清白」有关。内核是「我知道一个人被冤枉了,要不要为TA讨一个公道」。附线呼应主线,暗示「如果今天我袖手旁观,有一天我的亲人,或者身边人遭受冤屈,又怎么能相信会有人挺身而出?」


  所以是一个当代武侠故事,感动中国小人物版,大鹏也讨巧地加入了外卖骑手、网络主播的角色。大鹏试图探讨造谣者、传谣者、受害者、目击者、路人、法律程序维护者在此类事件中扮演的角色。主线,一言以蔽之就是男主角为女士讨一个清白的公道,为了他相信的真相与正义绝不放弃。这个叙事思路正确也直白,很容易让观众共情。但更复杂的议题因此搁置了——如果,这个当事人真的是坐台女呢?


  如果,她有过灰色职业,但她同时也做了好事,她也遭遇到了网络暴力和更多子虚乌有的谣言,那么她的公道还值不值得捍卫呢?


  电影在人物设定上就绕过这个问题了。因为韩露是清白的,她的职业也很清白,观众很容易就能共情,觉得为她伸冤是理所应当。


  电影也试图通过一些台词找补,比如王迅的角色跟主角魏平安说韩露是坐台女时,魏平安说:“埋咱们这还不能有道德瑕疵吗?”主创对这个问题是有他们的回答的,可惜在电影里它是一个被潦草交待后绕开的议题,它没有得到深入呈现,主线就回到当代「救风尘」了。


  这也不是《保你平安》的孤例,受害者需要是清白的才值得被拯救。两种典型叙事:「妓女」是「爱国」的;「坐台身份」是「子虚乌有」的。救风尘的,该是一个正义感十足的男子汉。他会舍身去命,为了自己的爱人和女儿。这很家庭,很武侠,这是一种正能量型的当代大男孩叙事。一种保守的善良。


  正如同《满江红》里的瑶琴必须要是烈女且贞操没有被损害、《梦华录》里的刘亦菲也得是良人,而《保你平安》里的韩露在职业上也要求是清白,她们被拯救、被歌颂、被讨回一个公道,前提是她们是「贞洁」的,至少在「职业」和「身份」上是正确的,没有灰色地带的,在这种拯救背后,何尝不是另一种贞操观的暗影、一种对于身份的严格甄别(与赋予她们公道的区别)


  然而公道之所以为公道,就是因为它是一视同仁的。真相之所以为真相,值得人去追寻,就是因为它是真相,不因当事人意志、身份,更不因其贞洁与否而转移的真相。


  所以,《保你平安》本来更值得探索的议题,是谣言背后的那个贞洁暗影,是公众如何一边要求真相、正义、反对网络暴力,一边又加入到网络暴力的行列,一边捍卫道德主义,一边又做着非道德的事,但主创讨巧地把它绕开了,放在了更安全、大众更可以接受的范围。我不确定这是创作者的问题还是审查的,但主创之前的《吉祥如意》也有类似的问题。拍伪纪录片,解构感动,这些都没有问题,但暧昧的是,当主创呈现当事人家人在镜头之外的表现,拆解一个中国式沉重感动故事的时候,主创是否敢于呈现自己的虚伪、投机、复杂和内部的分歧呢?这种勇气是不对等的,代价也是。所以这种伪纪录片的悖论是,看上去你是真实的,但你永远做不到公平的、等量的真实。只要摄影机背后有人,有人决定了怎么剪辑,它就是在某种意志下主导的戏剧。


  成就大鹏的,是这种「讨巧现实主义」,而阻碍他的,至少到目前为止,也是「讨巧现实主义」。

《保你平安》的核心问题恰恰在于,它害怕引起观众的「不适」。它需要在人设上保持韩露的清白,要让魏平安千方百计证明这个清白,因为这是一种不会引起「不适」的叙事,它相当正确、明亮、主旋律,不会冲击到观众内心真正灰色的地带。但是如果要深入探讨「谣言」议题,一个创作者是需要面对主流观众的不适的。它关乎几个问题:


  1、「造黄谣」和「谣言」等同吗?为什么网络暴力的制造者针对女性喜欢「造黄谣」?我们在网络上常见的,毁掉一个女人的方式,就是诋毁她的私生活。私生活开放的男人不会遭遇太多指责,但是一个女人被戴上「淫乱」「放荡」的帽子,她就会遭遇无尽的网络暴力,甚至这些羞辱她的人也包括在看电影的时候潸然泪下,觉得「造谣」不对的人。而这背后暴露的是文化层面和观念层面持续千年的「贞洁」观念,是社会对于女性比对男性更高的道德要求。


  《保你平安》把韩露设定为一个职业和生活作风上清清白白的人,为这样的人伸张正义,丝毫不会引起主流观众(包括曾参与网络暴力者)的不适。但是生活中更普遍存在的情况是,当一个人并不完全符合主流期许,她的做事风格不容于主流范畴的审美,就遭遇到网络暴力和被制造谣言的情况。这种「不符合主流期许」,不等于「错」,她可能只是性爱观念更加开放,或者从事并非「公务员、教师、程序员」等等这样主流认为很「正常」的职业。当一个人被界定为「不正常」,她其实是更容易遭遇暴力和羞辱的。但是,《保你平安》在人物设定上就绕过了这层议题,因为韩露就是一个「正常人」,她的职业和生活作风在主流看来都是「正常」的,所以魏平安是为一个「正常人」讨公道,一个主流认为不会有任何瑕疵的人。


  而这就是电影可惜的地方。因为它放弃了探讨,一个不「正常」、不满足「主流期待」的人,当TA面对网络暴力时,TA自己和为TA辩护的人都会面对的更复杂的情境。倘若电影敢于拍出来,这时候,就连观众因此产生的反应,也是电影发生的一部分,是更能够刺痛观众和引起对议题深入探讨的部分。


  《我们与恶的距离》《正义回廊》都有讨论过这个问题,就连最近上映的、偏商业性质的《毒舌律师》也有。所以我不觉得用「讨巧才能过审」而回避一切问题。更何况,即便界定创作者是为了「过审」,那提出这个话语的观众也意识到,原来为不「主流」的人辩护,比如为一个有灰色地带的人辩护,它是不容易过审的。那制造筛选网的人在害怕什么,观众又害怕什么呢?不是说好要严肃反思网络暴力的吗?为什么反而不敢呈现遭遇网络暴力更普遍、更复杂的那一类人。而这一点,确实也不仅仅是制作方本身的遗憾了,而是平台和社会观念上的,它是一条漫长的道路。


  2、也是这部关于「谣言」的电影,所无法深入探讨的(在这方面我不认为是电影的问题,而是因为社会观念与平台尺度,使得议题无法展开的问题),那就是——谣言真的都是有害的吗?谁来界定谣言?如果一个人出于正直而传递一条消息,事后却被定性为谣言,那这种情况我们又如何面对?


  这个问题绝非吹毛求疵。因为这个自媒体普遍、热点发酵只需要几个小时的场域,我们就身处其中。比方说,一个热点事件出来,有明确的受害者和加害者,二元对立叙事,这时候观众出于正义感转发,事后却证明真相不是这样,热心转发的观众,因此苛责他们制造和传递谣言吗?可是如果有一些事情,没有在第一时间引起公众注意,就会石沉大海,而潜在的受害者得不到正义、加害者逍遥法外呢?这个时候,你真的能站在理性制高点说,大家不要那么激动,不要传谣吗?


  这种绝对理性叙事看起来正确,恰恰忽略了一件事情从发酵、被看见、引起公众讨论、有关部门介入、事实核查,身处其中的人是无法做到「全知全能」,对于真相的追查也经常是伴随许多次试错的。但如果一开始就不允许人试错,冒着「这条消息未必真实,但传播它,有可能救助一个人」的风险,事情就传不出去,被压迫者依然被沉默。


  所以,这又是「谣言」议题更幽微的地带——谁来界定谣言,裁定哪种谣言有害,哪种谣言是公共传播中不可避免的。甚至可以设想这种叙事——如果一个人为另一个人伸张正义,结果他反而制造了谣言呢?这时候你对他的同情会减少吗?但如果他不这样做,他不能达成那个他心中的正义的目的?这就是一个关于目的正义和程序正义的讨论。


  所以,我不怀疑《保你平安》的勇气和关怀,但无论是探讨「造黄谣」还是「谣言」,这部电影都选择了浅尝辄止。

  • 上一篇:重耳新作随想
  • 下一篇:没有了
  • 相关文章
    相关评论
    发表我的评论
    • 大名:
    • 内容: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