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繁體中文
老年健康时报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透视 >> 内容

“竹砧板比塑料砧板更卫生”?别被“原生态”标签误导了

2025-11-02 05:09:41

作者:记者 春晖

来源:老年健康时报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字体:

“选砧板就得选竹的,原生态、够坚硬,比塑料的干净多了!”在厨房用品选购中,这样的说法时常出现在社交平台或长辈的经验分享里。但仔细推敲科学原理便会发现,“竹砧板更卫生”的结论,其实是对“原生态”的误读,甚至可能隐藏着被忽视的卫生隐患。
“竹砧板比塑料砧板更卫生”?别被“原生态”标签误导了
竹砧板的“硬伤”:孔隙成了藏污纳垢的“温床”

竹子作为植物时,内部的孔隙结构是其运输水分和养分的“通道”,可一旦加工成砧板,这一结构就成了卫生短板。即便表面看似光滑,显微镜下仍能看到密密麻麻的细小孔隙——这些孔隙会像“小口袋”一样,在切菜时嵌入肉末、菜渣,甚至渗透血水。更麻烦的是,孔隙深处的污垢难以通过常规清洗彻底去除,长期积累下,细菌、霉菌会在其中大量繁殖,尤其在潮湿的厨房环境中,还可能滋生对健康有害的黄曲霉素。

此外,市面上多数竹砧板并非整块竹材制成,而是用竹条拼接压制而成。拼接过程中难免使用胶水,若选用的是不符合食品级标准的胶水,高温或切割时的摩擦可能导致有害物质析出,反而增加安全风险。即便标注“无胶拼接”,竹材本身的吸水性也远高于优质塑料,清洗后若未及时晾干,表面易出现霉点,这也是竹砧板难以规避的卫生漏洞。

优质塑料砧板:没那么“不卫生”,反而有独特优势

提到塑料砧板,很多人会联想到“易变形、有异味、释放有害物质”,但这其实是对“劣质塑料砧板”的刻板印象。符合国家标准的优质塑料砧板(如食品级PP材质、PE材质),反而具备更适配厨房卫生需求的特性:它们多采用高密度工艺制成,表面结构紧密、无明显孔隙,能有效减少食物残渣和水分的渗透,切菜后用清水冲洗+抹布擦拭即可清洁,细菌残留率远低于竹砧板。

同时,优质塑料砧板耐酸碱、抗高温(部分可耐受100℃沸水),不仅不易因切割产生碎屑,还能直接用沸水、消毒柜消毒,适配多种清洁方式。更重要的是,正规品牌的食品级塑料砧板会明确标注材质和执行标准,无胶水拼接、无异味释放的问题,安全性完全可控。
“竹砧板比塑料砧板更卫生”?别被“原生态”标签误导了
选砧板别纠结“材质标签”,正确使用才是关键

其实,无论是竹砧板还是塑料砧板,“卫生与否”更多取决于材质品质和使用习惯,而非单一的“原生态”或“塑料”标签。想要厨房砧板真正干净,更该注意这3点:

1. 生熟分开:无论用哪种砧板,都要单独区分“生食砧板”(切肉、海鲜)和“熟食砧板”(切蔬菜、凉拌菜),避免交叉污染;

2. 及时清洁消毒:每次使用后用流动清水冲洗干净,每周用沸水浸泡5-10分钟(塑料砧板需确认耐温性),或用稀释的白醋、食用碱擦拭消毒;

3. 定期更换:砧板出现明显划痕、裂纹、霉点时,即便使用时间不长,也需立即更换——划痕和裂纹会成为新的细菌“藏身地”,难以彻底清洁。

说到底,厨房卫生的核心不是“选竹还是选塑料”,而是“选优质材质+做好日常维护”。与其迷信“原生态”的噱头,不如关注砧板的材质标准、结构工艺和使用细节,这样才能真正守住厨房的卫生防线。

编辑:康年
责编:秋实

相关文章
相关评论
发表我的评论
  • 大名:
  • 内容: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