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年幸福感从哪来?心理“享老”帮你找到
“家里吃穿不愁,子女也孝顺,可就是觉得心里空落落的,总提不起劲。”近日,记者在社区走访时,68岁的刘阿姨说出了不少老人的心声。如今,物质条件改善了,老年人的晚年生活不再愁吃穿,但“心里不舒坦”“日子没滋味”的情况却并不少见。其实,幸福晚年不止需要物质保障,更离不开心理上的“享”老——不是被动等待照顾,而是主动调整心态,在接纳、热爱与陪伴中找到生活的乐趣。

心理“享”老,不是“躺平”,是“主动找乐”
提到“享老”,有人会觉得是“啥也不用干,等着子女伺候”。但在老年心理科医生看来,真正的心理“享”老,是摆脱“被动依赖”,主动为生活“添色彩”。
“以前总觉得退休了就‘没用’了,每天除了买菜做饭,就是坐在沙发上发呆。”72岁的王爷爷回忆,退休头两年,他总爱跟老邻居抱怨“日子没意思”,甚至因为一点小事就跟老伴拌嘴。直到社区开设书法班,在志愿者的邀请下,他试着报了名。“一开始连毛笔都握不稳,练久了慢慢找到感觉,现在每天早上雷打不动写两小时,还跟几个老伙计一起办了小展览。”王爷爷笑着说,现在心里有了“奔头”,连觉都睡得香了。
“老年人的幸福感,70%来自心理状态。”某医院老年心理科主任李敏告诉记者,物质是晚年生活的基础,但心态才是“幸福开关”。心理“享”老的核心,是让老人从“等着被照顾”变成“主动创造快乐”——哪怕只是养一盆花、学一首老歌、跟老邻居聊聊天,只要能让自己“动起来”“乐起来”,就是在为心理“充电”。

做到这4点,把心理“享”老过成日常
心理“享”老不是遥不可及的“口号”,而是藏在生活里的小事。记者采访了多位心态年轻的老人和专家,总结出4个实用方法,帮老年人打开“幸福开关”。
1. 放下“过度操心”,给子女“留白”
“孩子都30多了,我还是忍不住天天问他吃没吃饭、穿没穿暖,有时候他嫌我烦,我还委屈。”59岁的张阿姨曾因“过度关心”跟女儿闹矛盾。后来在社区心理讲座上,老师的一句话点醒了她:“子女的生活,该放手时要放手;老人的幸福,别拴在子女身上。”
张阿姨试着调整:减少每天给女儿的电话,把更多时间花在自己身上——报了广场舞班,跟姐妹一起练舞;学做手工花,送给社区的老邻居。“现在女儿反而常主动给我打电话,说‘妈,你最近气色真好’,周末还会带孙子来跟我学做手工。”
李敏主任解释,很多老年人的焦虑,源于“放不下子女”。其实,子女成年后有自己的生活节奏,老年人适当“留白”,不仅能减少亲子矛盾,更能腾出时间关注自己,让心理更轻松。
2. 找到“小热爱”,给生活“填滋味”
“退休前忙工作,退休后突然闲下来,总觉得少了点什么。”65岁的赵阿姨曾有过这样的困惑,直到她在公园看到别人养的多肉植物,一下子来了兴趣。“一开始就买了两盆,慢慢越养越多,阳台都摆满了。每天浇水、施肥、换盆,看着它们从小苗长成‘胖乎乎’的样子,心里特别满足。”现在,赵阿姨还建了个“多肉交流群”,跟网友分享养护心得,偶尔还会带着自己养的多肉去社区摆摊,“不为赚钱,就为跟大家聊聊天,图个乐”。
“哪怕是很小的爱好,只要能投入热情,就能给生活‘添滋味’。”李敏主任说,老年人不用追求“高大上”的兴趣,养花草、练书法、唱老歌、学用智能手机……只要能让自己“有事做、有期待”,就能减少孤独感,提升心理幸福感。
3. 主动“结新伴”,别把自己“关起来”
“老伴走了以后,我就不爱出门了,觉得跟别人没话说。”74岁的周爷爷曾是社区里的“独居老人”,每天除了下楼买东西,几乎不出门。直到社区网格员上门走访,邀请他参加“老年茶话会”,他才慢慢打开心扉。“一开始坐在角落里不说话,后来听大家聊以前的事、聊养生,慢慢也插几句话。现在每周都盼着茶话会,还跟几个老伙计约着一起去公园散步。”
李敏主任提醒,孤独是老年人心理问题的“头号杀手”。哪怕子女不在身边,老年人也要主动“走出去”:参加社区活动、跟老邻居下棋、去公园晨练……社交不用多热闹,哪怕只是跟人说说话、聊聊天,也能让心理更温暖。
4. 接纳“不完美”,跟自己“和解”
“以前总觉得自己身体好,现在爬两层楼就喘气,眼睛也花了,心里特别不舒服。”67岁的孙叔叔曾因身体的小变化焦虑不已,甚至不敢去体检。后来在医生的建议下,他试着接纳自己的“不完美”:“年纪大了,身体有点小毛病很正常,只要好好调理,不影响生活就行。”现在,孙叔叔每天早上慢走半小时,定期体检,还会跟老伙计分享“养生小窍门”,心态越来越平和。
除了老年人自己调整,家人的陪伴和理解也很重要。记者采访发现,不少心态好的老人,背后都有支持他们的家人。
“我妈想学广场舞,我就帮她找教学视频;她想跟老姐妹去旅游,我就帮她订车票、查攻略。”市民陈女士说,以前总觉得“孝顺”就是给妈妈买好吃的、好穿的,后来发现,支持妈妈的爱好,比送礼物更让她开心。
李敏主任建议,家人可以多给老人“心理支持”:少点“你应该这样”的要求,多点“你想做什么”的倾听;少点“我来帮你”的包办,多点“你试试”的鼓励。比如陪老人一起学新东西,听老人讲过去的故事,哪怕只是周末回家吃顿饭、聊聊天,都能让老人感受到“被在意”,帮他们更好地实现心理“享”老。
夕阳无限好,黄昏更精彩。幸福晚年从来不是“等出来”的,而是“活出来”的。试着放下操心、找到热爱、主动社交、接纳自己,用心理“享”老的心态过好每一天,就能让晚年生活更有滋味、更有力量。



